读书丨李秀玲:以文字记录时光——《最是那时光——许大立散文随笔...
第三部分《笔走天下》篇章里,作者不仅有大开大合的书写,也有细腻的情感表达。收录在本节中的多篇游记中,景物与情感相融相交,写得细致入微。此处不再一一列举。文如其人,字如其性。文字不仅承载了作者的情感,更是作者一生蹉跎与不懈努力的成长见证。用笔记录往事,以字书写荣耀与传奇,正因为一生的笔耕不辍,才...
杂感随笔 | 读书与选书:从敲打字机的猴子说起
哎呀,读多了也会发现,纸上谈兵不如起而躬行,理论跟实践有时蒙着一层面纱呢,更何况,偶尔还得读点小说调节一下胃口不是;那海明威和博尔赫斯的小说总可以吧?时间证明了它们的好,也没有学术式枯燥,也有不少译本,但我还是会裹足不前:作家毕飞宇说过,阅读也是需要才华的,他们的小说有那么多玄机,冰山下面隐藏的“八...
...山东女孩把《诗经》唱到国外,这一次她写了一本“自传体”随笔集
与此同时,她选择沉淀下来,积蓄力量与灵感,将崭新的自我毫无保留地呈现给粉丝与大众。这一次,程璧回来了,带着新歌、巡演以及一本温柔又野蛮的“自传体“随笔集。她决定以纸笔初试啼声,洋洋洒洒15万字,记录来路与归处,记录交会诗歌的灵性瞬间,也记录台前幕后、明暗之间的喜怒哀乐。3月15日晚,在方所·北京店...
读书| 低处的生活,开出鲜亮的花朵
生活、自我和写作这三者在我身上的关系大约是,首先生活和阅读提供了经验,我通过这些经验观照自身、澄清自我;而写作最初是我对这些观照和澄清的不同形式投射,之后则成为一种从自我到无我的超脱——在人的生命尺度内,它不大可能完成,因此我的写作也不会终止。第三章收录的随笔,是我的一些日常观察和感想的记录,同...
教师随笔|最是书香能致远
除了陪孩子一起读书,我和爱人还购买教育理论类的书籍一起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卢梭、陶行知等前辈的教育思想引领着我们在教育教学之路上更好前行,各类教育教学指导杂志让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加专业,更加贴合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阅读,实践,思考,记录。我的多篇教育类文章和随笔在各级各类杂志和报刊上发表。
冯衍华:纪实随笔I从心灵深处开一朵花——2015年1月31日
每日一篇随笔,连同引子和序言,已有33篇(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静夜,面对了案头的灯光,我时常扪心自问:自己能坚持写下去吗?又能再写什么?会不会开始重复自己?还有一颗纯粹的文心吗?疑问伴着我沉思。黑夜的灯光依旧温暖地照亮着我,似亲密伙伴,从无厌倦的一天。只要你还需要。周六,是最适合读书的日子。随意开橱,得《古船》,...
杂感随笔 | 手写时代的末班车
杂感随笔|手写时代的末班车□黄西蒙与老一辈作家不同,如今的青年作家,恐怕很少有人手写作品了。作为90后里最年长的一批人之一,我算赶上了手写时代的末班车,在大学之前,一直都是手写文章,甚至还与友人手写过信。大学之后,我还坚持手写日记和读书笔记,其他写作,就全部电子化了。在习惯手指在电脑键盘上飞速跃动后...
“70后”作家朱家雄出版随笔集新著《穿过北大校园的漫长青春》
《真诚用心的阅读》选收作者历年所写的读书随笔和书评12篇,如发表于2004年的《史诗气度》一文阐发了作者阅读《史记》《三国演义》《老子》的心得,如《<红楼梦>怎么就成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梳理了红学的诞生与发展,如发表于2018年的《钱钟书笔下的三闾大学》探究了《围城》及书中所写三闾大学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原...
蒋蓝“断片体”力作《寸铁笔记》书展首发丨新书荟
对谈现场,学术主持崔耕介绍到,断片体是文学和哲学的书写形式,许多著名哲学家和作家都曾采用,断片可能是最适合思想随笔的文体之一。蒋蓝就此分享了自己多年来“断片式写作”的心得,他说:“我从年轻时候就有这样一个梦想,那时候我读散文诗,那时候它们还不叫散文诗,它叫‘断片’。于是二十岁的我就在笔记里记录,到...
沉浸在旧时光中的读与写
阅读读书随笔一类的书,我所看重的就是作家隐藏在文字中的那些“偏见”。正因为有偏嗜,所谈就不会落入俗套,而是多了鲜明的个人色彩。在本书中,孔明珠没有去大谈个人对经典的阅读心得,更多叙写的是自己与书、与书的作者与译者之间相遇相知的故事。这种人书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流露出温情,表达着敬意,是文学本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