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看陕西 | 与“兵马俑”打交道的人
在秦陵“数字驿站”中,王勇向我们展示了颇受欢迎的“寻找秦俑”互动装置——站定、拍照,经过AI比对,就能在兵马俑中找出跟自己最像的那一个。登入秦始皇兵马俑数字博物馆,200亿像素的“超高清级别”,不仅能全景展示一号坑的恢宏气度,放大之后兵马俑的表情、发髻、衣饰的细节都纤毫毕现。从1979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建成...
与“兵马俑”打交道的人(考古中国)
舱内环境调控系统、专用照明工作系统、工作记录系统、文物信息采集系统、文物吊运装备……申茂盛说,这是“从考古发掘现场到实验室修复的全流程闭环体系”。这套体系背后,是兵马俑“边发掘、边保护、边展示”的原则,是“现场应急保护体系+考古平台体系+专用装备+信息化支撑体系”的新模式。大刀阔斧绣花针。50年来,从...
她在考古现场,记录了无法再现的古物之美|古迹巡游
受技术局限,大量早年的考古发现,都没有清晰、逼真的图像记录,如今,我们只能从文字描述中,想象发掘时那些“五彩斑斓的场面”(许卫红语),而对着已经失去色泽的文物生出无限怅惘。西汉卜千秋墓、烧沟61号汉墓等汉墓中的壁画与兵马俑一样,随着出土接触到外面的空气,就开始褪色,有部分线条也随着表面剥落而模糊不清。
参观体验up、数字驿站上线、新展提上日程……秦兵马俑发掘50周年...
目前,与美国耐飞制作的《兵马俑探秘》已于6月中旬在全球海外190余个国家和地区上映,与央视制作的6集专题记录片《秦陵考古纪》将于9月在《探索·发现》栏目播出。最近,《寻古中国(第二季)》也正在拍摄《探秘秦始皇陵》,将全方位深度解读秦始皇陵的考古发现和文化内涵。亮点四:秦陵新展开幕百余名专家共话兵马俑...
兵马俑的具体位置
这些文物和史料不仅记录了秦代的历史和文化,也为我们今天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通过参观这些文物和史料,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秦代的历史和文化,感受那个时代的风采和魅力。总的来说,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
英媒:纪录片《兵马俑之谜》受关注 聚焦“秦始皇之子墓葬”考古发掘
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但从未得到证实(www.e993.com)2024年11月13日。它是司马迁所著《史记》的一部分。《史记》是一部结合了历史与传说的作品,是对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记录之一。秦史专家、牛津大学副教授许明德说:“这就是为什么这次发掘如此令人兴奋,2000年以来,我们首次有机会弄清楚,司马迁所写的是否正确。”据报道,科学和考古学也许可以...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里卖的玉是真的吗?购买需谨慎
秦始皇兵马俑卖的玉是不是真实,这个疑问一直是众多古玉研究者和收藏家们关注的焦点。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秦始皇兵马俑被发现的当时并木有玉器的发现记录,也未有文献记载称兵马俑里面有玉制品。秦始皇兵马俑是不是卖过玉,究竟有多少真实性,至今仍有许多争议。
兵马俑中的文职工作者:这些带石头的“打工人”到底是谁?
过去的人们对它的用途认知有误,以为古人用刀在竹简上刻字以记录文字,因而“刀笔”乃是“以刀为笔”。这种认识在唐代贾公彦的著作《周礼·考工记疏》中有提及,他说:“古者未有纸笔,则以削刻字,至汉虽有纸笔,仍有书刀。”甚至南宋王应麟的著作《困学纪闻》又进一步解释说:“古未有纸,以书刀刻于方策,谓之削...
古人面貌、破碎文物、宏大遗址 如何借助数字化“重生”
耿国华教授介绍,2009年6月13日,秦兵马俑一号坑开始第三次发掘,随着发掘工作的进展,遗迹、遗物大量暴露,传统发掘资料的记录手段愈显捉襟见肘。当年9月25日,他们科研团队与兵马俑一号坑考古队启动了一号坑三次发掘的数字化探索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他们对发掘现场的棚木层、陶俑层和底层三个发掘文化层,做了10次大场...
重磅上市 | 等了3年,《这里是中国3》终于来了!|华夏|起源|文明史|...
多方位,记录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智慧,尽览华夏文明的灿烂遗产。四川康定木雅金塔摄影@罗佳馨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走进历史的现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与辉煌成就,展开一幅华夏文明璀璨长卷!《这里是中国3》带你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生长、互动、创造,身临其境,穿越18个文明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