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力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和民生福祉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社会...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民增收渠道大幅拓宽,城乡收入差距逐年缩小,区域发展更加均衡。2.民生福祉日益改善,公共服务均等共享,人民幸福感日益增强。2023年,我省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77.1%,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面和保障力度增强,教育、医疗、住房和环境质量持续提升。2...
山东省在保障与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精准扶贫政策精准落地,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显著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与民生息息相关,山东坚持绿色发展,大力整治环境污染问题,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生活环境,这无疑也是对民生福祉的极大增进。文/杨崇营
书写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新中国成立75周年社会事业成就综述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人民生活水平连续迈上新台阶。????新时代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改革发展成果...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
进一步完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始终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进一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中国特色积极就业政策体系不断创新完善。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聚焦民生领域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直面民生改革中的...
建筑业持续发展 建设成就惠及民生——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筑业完成了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建设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居民出行、通讯、教育、医疗条件和居住环境。??(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我国建筑业持续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民生基础设施。2023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公里,比1949年末增加13.7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达到4.5万公里,占...
...稳步迈向共同富裕——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全方位提升,扎实迈向共同富裕(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一、居民收入跨越式增长,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新中国成立75年来,居民收入水平持续较快增长,脱贫事业取得了举世...
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成就 乡村振兴开启崭新篇章——新中国75年经济...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农民生活显著改善,“三农”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引领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事业发展,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不懈奋斗,有力有效推进...
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工程科技创新成就述评
着力改善民生,工程科技创造美好生活“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工程科技,铺展开新时代科技创新的图景,承载着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创新红利不断释放,增进民生福祉。
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 —— 我的一篇感言
事实上,毛主席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是无法抹去的,新中国能够有今天的发展,完全源于毛主席在建国后打下的坚实基础。而穷的原因主要是有以下方面:1、新中国是处在"一穷二白"基础之上建立的。建国时,中国经过了上百年的半殖民压迫和几十年的战争,几乎没有工业和基础设施,文盲半文盲率达90%,人均寿命也不过35岁,...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
——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中国共产党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1949年以来,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不足35岁增长到78.2岁,人民受教育程度从文盲率高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