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祥:祠堂记与古代文人祠祀的集体认同
从撰作动机看,这三篇祠堂记的书写立场都是为当地官员代言,事实上,部分地方官吏也具备文人认同,如南宋嘉熙二年林宋伟《重修靖节祠记》所述,地方官葛崇节因表字“陶翁”而大力倡立陶祠,这足以体现其深厚崇仰之情。通过祠堂记的撰写,陶渊明的文人身份得到持续强化,使得围绕祠堂的祭祀活动更具文人趣味,从而在一定程...
徐渊:从仪礼看《书仪》和《家礼》对宋代士庶丧礼的损益和革新
(五)《书仪》《家礼》以铭旌长度标识官阶高低,《仪礼·士丧礼》无此仪节。三品以上,长九尺;五品以上,八尺;六品以下,期尺。书曰:“某官某公之柩。”(《书仪》“铭旌”节)三品以上,九尺;五品以下,八尺;六品以下,七尺。书曰“:某官某公之柩。”无官,即随其生时所称。以竹为杠,如其长,倚于灵座之...
新知丨徐渊:从《仪礼·士丧礼》看《书仪》和《家礼》对宋代士庶...
(五)《书仪》《家礼》以铭旌长度标识官阶高低,《仪礼·士丧礼》无此仪节。三品以上,长九尺;五品以上,八尺;六品以下,期尺。书曰:“某官某公之柩。”(《书仪》“铭旌”节)三品以上,九尺;五品以下,八尺;六品以下,七尺。书曰“:某官某公之柩。”无官,即随其生时所称。以竹为杠,如其长,倚于灵座之...
清明话家谱|寻根问祖热潮来袭,上图每年收到300多份新修家谱,都写...
其实,民间修谱是私家行为,并没有官方标准,但总得来说包括谱名、祖先像、世系表、传记、祠堂、契约、族产、字辈排行、家规家法等。时过境迁,很多内容随着封建制度消亡不复存在,只有世系图依然被认为是不可缺的核心内容,即家族成员的生卒、婚配情况。86岁的上海人苏永祁是国内最早试水修新谱的人之一,也是上海苏氏...
【惠州文脉·风物】伊秉绶:贤太守崇文重教,建书院惠及后人
伊秉绶任惠州知府期间,尤重教兴文,倡率躬行,多有建树,影响深远。清代名士宋湘有感于伊秉绶对振兴惠州人文的杰出贡献,曾撰书一联悬于丰湖书院大堂予以颂扬:“万间广厦庇来新,问秀才老屋深灯,他日几逢贤太守;百顷平湖游者众,看后学洙情沂思,有人重起古循州。”...
【荐读】贾汪是中华赏鲤文化重要发源地
被学者冯其庸先生高度赞誉“天下第一汉墓”的白集汉墓,极大地吸引了世人的眼光,一度掀起了“白集汉墓热”,因为它是徐州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东汉画像石墓,祠堂与墓室均刻有画像(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墓葬规模较大,石刻画像内容丰富,雕刻技法精湛、高超,对研究汉代的社会制度,特别是探讨徐州地区汉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有着极为重...
“清史”对话“明-清史”|一字之“差”与求同存异
我们参加这个计划,原来都是要写书的,后来都放弃了。我写了一二篇文章,只讨论一个问题,就是把家庭、婚姻、收养当作人的生存策略。问了那么多人以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孩子生下来以后到底养不养,要不要去收养别人的孩子,关键在于你这个家庭的生存状态与生计模式。如果你的经济状况很好,谋生机会很多,你就会去收养。
探寻国人家谱寻宗路:20多年前家谱是一种禁忌
发布倡议书,召开宗室大会,选举直系代表和地区负责人,制定调查名目,反复反馈核实信息,实地调查探访,是修谱的通常步骤。李俊崙厚厚一摞手札中,各式各样的纸张勾勾画画着各种统计信息。40个村子、120个统计数字,16次删改,24次核实,一处存疑——这只是众多统计表中最简单的一页。
家族:中华文化传承的基石
一个成年人如果迟迟不娶,就会受到家族的斥责,“或当娶而失期者,众跪于祠堂前而切责之。”[3](P269)或结婚多年不得子嗣,也会感觉脸上无光,求子就成为家庭寻常活动内容。求子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积德行善,以善行为家族造福,如明代善书《关圣帝君觉世真经》所说:“一切善事,信心奉行。人虽不见,神已早闻。
委机关青年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百村调研”实践活动心得汇编
第四,农村文化发展怎样保障?我们调研所在的族坑村有着悠久的家族传统,全村人都姓陈,一族出过三位进士,至今还保留着家族的祠堂和祭祖仪式。上一任村支部书记按名字在家族里算是长辈,再加上他又是个能人,因此任内的工作有声有色,威望也高。这应该就是一些学者所说的家族传统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家族传统说到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