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艺国际】读书 || 在叶嘉莹先生的解读下,你会知晓苏轼诗词背后...
公元1076年,苏轼与弟弟已经分别七年未见。适逢中秋,望月思人,遂将一切心情、思绪付之笔端,留下这篇千古绝唱。《赤壁赋》中那句名留千古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时的苏轼其实没有我们了解的那样旷达。写出这首词时,苏轼刚从“乌台诗案”中死里逃生,被贬至黄州。他壮志未酬,多次到赤壁山下游览...
低谷时重读赤壁赋,我突然明白了里头描写的那个夜晚
初读《赤壁赋》,我们能从中读到苏轼的志向高远、失意惘然。但在人生的低谷时期重读赤壁赋,我们才能真正读懂文中的那个夜晚。何为赤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如果说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那么赤壁之战,便是这年代中,最为繁华的舞台。无论是被作为正史的《三国志》,还是传播度最高...
《前赤壁赋翻译及其文化意蕴》
《前赤壁赋》以赤壁之战为背景,通过描绘历史场景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苏轼的豁达胸襟与深邃思想。翻译此赋,需在保持原文韵味的同时,充分传达其文化内涵。因此,翻译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处理大量的诗词、典故、历史背景等,力求在异语之间寻找到最贴切的表达。三、《前赤壁赋》翻译难点及策略...
观史通鉴|解析苏轼《赤壁赋》
可以说,《赤壁赋》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以其不朽的生命力,永远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综上所述,《赤壁赋》是苏轼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它以深邃的哲理、优美的文笔、丰富的情感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对《赤壁赋》的深度解析,我们不...
衣若芬做客东坡大家讲 超两千万人次关注“真实的苏东坡”
在《前赤壁赋》中,苏东坡写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沧海一粟”的短语也由此得名。但如果翻开苏东坡的亲笔手书的《前赤壁赋》,就会发现帖中原文所写并非“沧海一粟”,而是“渺浮海之一粟”。衣若芬教授解释道:“‘沧海一粟’的‘沧’代表的是绿色,跟浮动在大海当中那粒粟米相比,更能够显示苏东坡炼...
苏轼五篇经典古文,读完治愈你的心
解读苏轼被贬黄州时,与友人月夜在赤壁泛舟,《赤壁赋》记录了夜游赤壁的所见所感(www.e993.com)2024年11月3日。全文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有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亦有望美人而不得的失意与哀伤。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让苏轼感慨江山无穷,风月长存,何不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尽显人生豁达。
苏轼一生的书法,太珍贵了,罕见!
「前赤壁赋诗卷」纸本行书|23.9×25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职事帖」纸本行书|27.8×38.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人来得书帖」纸本行书|29.5×45.1cm故宫博物院藏「覆盆子帖」纸本行书|27.7×44.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夜帖」...
毛泽东评点苏轼,有许多独创的宋代大文豪,文心相惜,文脉相承
毛泽东触景生情,不禁吟诵起苏轼那首著名的《前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趁着诗兴,毛泽东说出了他对于苏东坡文学成就的一段重要评价:...
美食博主苏东坡,靠这一口走出人生低谷
此时,他不但在耕作之时,甚至在“观物”之中,都能真正无碍地体察到生命的平淡而又绵长。在耕作的安然中,这一年七月一次赤壁之游后,苏轼写下了闻名于世的《赤壁赋》,道出了一段旷然天地的“观物”至言:“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
用心理学解读苏轼三咏赤壁 10月20日“东坡大家讲”将迎来第八讲
观众将会跟着伍晓蔓一起回到元丰五年,体会《赤壁怀古》中苏轼的心态,到了《赤壁赋》又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再到《后赤壁赋》时,苏轼又新增了哪些思考。伍晓蔓试图借助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黄州时期的苏轼进行考察。往远处说,这一段时期苏轼的心灵成长对整个中国古典文学和哲学都意义重大。封面新闻将对本场讲座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