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文化活水滋养“石榴果”
皓月当空,悠扬的马头琴声响起。远道而来的蒙古马女子马头琴乐队,以马头琴和呼麦两种蒙古族传统艺术形式,为观众送上经典的蒙古族乐曲。近日在良渚博物院内举行的“良·雅·集——时空交响中秋音乐会”,是一次良渚古韵与元上都遗风的深度互动,更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时代乐章的和谐共鸣。中华民族大家庭早已像石榴籽一样紧...
良渚遗址与用水的智慧
他们通过不同层级的水坝把水位抬高,然后把石材、木材、竹材等放到水里,通过翻坝的形式运下山来,再通过附近的河网运输到古城周边,供筑城使用。在部分坝体的关键位置,良渚先民采用“草裹泥包”的方式堆垒加固,这种工艺类似现代人抗洪时用草包或编织袋装土筑坝,不仅增加了坝体抗拉强度,让水坝不易崩塌,而且加快了堆筑速度。
走进良渚遗址 感受中华文明
为更好保护遗址,良渚古城在发掘后进行了回填保护。同时,遗址采取“现场+场馆”结合的展示体系,运用场馆展示、场景再现考古模拟展示、小品雕塑等手段,全面展示良渚的文明特征、价值内涵,并将历史文化素材和现实艺术不断融合,让世界遗产“活”起来。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良渚遗址书写保护传承新篇章
新华社杭州9月6日电“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遗址调研时强调。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以充足的实物依据和确凿的学术支撑向世界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5年来,...
沉睡3000多年,小古城遗址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从良渚古城遗址出发往西约10公里,是浙江考古界的“新贵”——小古城遗址。它距今3000多年,发现了院落型建筑群、人工堆筑高台、城墙与木构水城门等系列重要商代遗迹。人们往往觉得江南地区要到春秋的吴越争霸时才再度崛起,小古城遗址的发现,刷新了学界对浙江商代考古重要性的认知。这是此前在浙江杭州举行的小古城遗址...
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生动展现五千年前璀璨文明(探访国家考古...
规模宏大的城址、功能复杂的水利系统、巍然矗立的宫殿区、出土大量精美文物的分等级墓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古城遗址,以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展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区域性早期国家的繁荣,实证了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201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
良渚博物院:千年历史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人民网杭州4月23日电(记者崔越)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这里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人民网“看见中国”外宣融媒体团队走进良渚,并对话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副院长黄莉,感受璀璨的中华文明。良渚博物院外观。人民网记者崔越摄良渚文化于1936年发现,主要遗址分布于中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良渚古城遗...
良渚文化大走廊,是一条什么样的走廊?
浙江杭州余杭区北部,东西向延伸着一条璀璨的文化“玉带”。以被誉为“中华第一城”的良渚古城遗址为中心,向西是传承千年的径山文化,往东是拥有两千年底蕴的大运河文化,玉带上还散落着良渚博物院、国家版本馆、瓶窑古镇、安溪老街等一颗颗“明珠”。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全貌...
良渚文化,让世界看到“文明的曙光”
央广网杭州12月4日消息(记者王春然)12月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良渚论坛”在杭州成功举办。主题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来自海内外的300余名嘉宾出席论坛。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央广网发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良渚水利工程比“大禹治水”早千年!揭秘浙江先民文明曙光
分析显示,遗址中的高坝大致可以阻挡短期内870毫米的连续降水,即可抵御本地区百年一遇的洪水。低坝内则是一个倒三角形的低洼地,根据现存的10米坝高推测,可形成面积达8.5平方公里的蓄水库区。发掘还显示,良渚古城水利系统的部分坝体关键位置,通过“草裹泥包”堆垒加固,即用茅草包裹泥土形成长圆形的泥包,再将泥包横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