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盖达尔的《学校》相比凸显的优势:动作性|...
在小说里三段冗长而看似无关情节的描写,也就是:一是屠犹段落,二是波兰边界巡视段落,三是列宁去世段落,在这些作者看似采取一种放任自流的描写中,也被作者赋予了一种强烈的动作性。保尔的哥哥重新振奋了精神屠犹段落对暴力残杀场景的直面与渲染,波兰边界段落在平淡的描写中,刻画了边境两边的士兵在各自防区里的暗战...
苏联红色文学中的人性深度:少妇喜欢小鲜肉,少女却不喜欢小公鸡
苏联解体后,这里属于乌克兰。在《青年近卫军》中特别提到,小说里的人物说话时夹杂着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口音,他们的身份,按今天的地图来看,有俄罗斯人、也有乌克兰人。当年他们在苏联的版图上,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者,演绎了一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虽然小说描写了壮怀激烈的斗争场面,但是小说中对人性的涉笔成趣...
戈尔巴乔夫的一生_苏联_叶利钦_斯塔夫罗波尔
在电影《再见列宁》中戈尔巴乔夫再现了自己参加东西德统一谈判的场景。《战争之王》里戈尔巴乔夫正在尼古拉斯凯奇身后的电视上宣布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二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演艺事业的道路上。尽管他从没演过男主角,也从不曾拿到过奥斯卡小金人,但他却和奥斯卡影帝小李子成了好朋友。在莱昂纳多制片的公益纪录片《第十一...
谈谈伤痕文学,驳边芹的“策划”说:伤痕也是美国策划的吗?
此外,美国还出现过“迷惘的一代”“怯懦的十年”“垮掉的一代”等文学思潮,这些文学思潮表现的思想,有些作品描写的内容,用中国现在的说法,也是负面的,不积极的,不健康的。而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出现了解冻文学。当然,有人会说,“解冻文学”这一说法,也是西方人命名的,而后来苏联解体了,这不是...
《树号》:指引后来者一步步去接近写作秘诀
阿斯塔菲耶夫在苏联解体时,先站在传统派立场,后来又转到自由派立场,从他的散文中,可以看出他的价值取向。他在赞美希腊小岛的一个世外桃源时可以看出他在排斥什么:“这里没有经历过任何伟大的革命,也没有持无神论观点、转眼之间就变得无情无义的寒士们的骚扰。”(P173)而反战,也是阿斯塔菲耶夫作品里的一个相当...
《世界的凛冬》:《苔丝》的英国文学传统续写的“二战”新篇
小说涉及到的二战事件,并没有面面俱到,一些重大的战事更多的成为主要人物的情感动荡的背景衬托,而让人物角色参与战事并且以主体视角观察的战争场景,仅仅局限于几场战事——西班牙内战、莫斯科郊外的反击战、中途岛海战、诺曼底登陆战等,其它的战争描写可以说远没有前苏联的同类小说来得周详与深刻(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
李欧梵|“二十世纪”的备忘录
如果以历史上的大事件为划分标准,可以有两种分期法:一种是霍布斯鲍姆的“革命世纪”,二十世纪从1914年(第一次大战)或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到1991年苏联解体,仅有七十多年;如果从1917年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成功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便不到六十年。所以这两种算法都无法界定二十世纪的意义。作为哲学家,...
俄罗斯没有兵变传统?历史上就没断过!
苏联解体期间1991年“819”事变中的部队,可以说没有一个是尽职尽责,当时只要有一个师甚至一个团坚决执行命令,就能逮捕或者击毙相关领导人。最终笑到最后的是叶利钦。1993年俄罗斯府院之争时,成队的T-80坦克冲进莫斯科,炮轰当时国家杜马的办公楼“白宫”,这个场面令人印象深刻。结果就是俄罗斯施行总统制,总统拥有...
青年写作的问题与方法|项静:“走向世界”与描述自我:青年作家非...
这一点特别像18世纪60年代的感伤和感性在旅行写作中的表达方式,连串的静态动词和抵达场景的细描,个人的身体体验构成此刻的意义,“集中在用感觉经验、判断、主体性或人类主体之欲望表达一切”[14]。比如第一期水手计划中的叙事者,经常疏离地观察周遭的场景描写。
没有疆域的苏联:最后的苏联人与可乐换军舰的传奇
首先,文章在揭示苏联解体的历史瞬间上具有独到的深度。通过介绍哈萨克斯坦在苏联最后退出的时间点,揭示了苏联早在12月16日就名存实亡的现实。这种深度的分析为读者提供了对苏联解体背后复杂政治动荡的更深层次理解。同时,文章通过“最后的苏联人”克里卡廖夫的太空之旅,将政治剧变与太空任务相结合,使得整个历史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