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亚飞:先与古为徒 再与古为新
秦亚飞:新时代书家始终走在继承和创新的路上,先与古为徒,再与古为新;既古为今用,又推陈出新。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对于我而言,深入学习传统,寻找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是目前阶段主要面临的问题。我也关注走在书法最前沿的名家们的发展动向,他们在书法艺术上做出的新探索,使书法艺术的生命力更加旺...
澎湃新闻十周年艺术展③:时间辽阔,澎湃前行
张索,1962年出生,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主任、教授,教育部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兼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理事。张瑞田《此声适何来,奔腾复澎湃》张瑞田,1963年生,知名书法评论家,中国书协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秘书长。发表艺术评论三百余篇,出版《文人墨色—-...
荐书丨《韩登安书法篆刻课徒稿》丛书两种
《韩登安书法篆刻课徒稿》是西泠印社近年推出的重要书法篆刻系列丛书之一,由韩登安之子韩经世选编。此前,已先后有《韩登安隶书精选(一)》《韩登安篆书精选(一)》《韩登安篆书精选(二)》《韩登安治印墨稿》面世。最新推出的《韩登安摘录王福庵墨稿集》《韩登安隶书精选(二)》,继续让读者在名家作...
沈浩:从陆维钊先生为首届书法研究生手订的《教学纲要》谈起
据章祖安先生在2003年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成立四十周年时撰写的《缅怀国美书法教育体系奠基人陆维钊先生》一文中记载,陆维钊先生在此《纲要》中列举了六十个问题,广涉书法与篆刻的一般常识、文字学、金石学、文学、史学、实践技法、美学、教育方法、书法与社会、书法与国学修养、书法的中外文化交流以及书法篆刻的研究与创...
金石缘深,尊师重道 | 石双樑先生喜收五位新徒共绘艺术新篇
天津印社社长、西泠印社第8、9、10届理事孙家潭致辞。东丽区政协原副主席田先钰致辞。天津画院著名画家、评论家孙飞致辞。天津九运文化董事长张树林致辞。拜师仪式由戴鑫主持。此次拜师仪式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石双樑先生和五位新徒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更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
东西问丨西泠印社为何能成为世界印学中心?
在金石篆刻之学积淀丰厚的浙江杭州,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四人“占湖山之胜,撷金石之华”,买地筑室,在孤山上成立西泠印社,旨在保存金石、研究印学(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天崩地解”之时,选择与古为徒,一意而孤行,逆世而不惧。在文人个体的品性磨砺和社集聚会的雅趣赏乐之上,西泠印社孕育了社员的身份认同和精神皈依,...
那海读画 | 缶庐花香:诗心不改的吴昌硕
王一亭《缶庐讲艺图》120×52.5cm1932年西泠印社藏吴昌硕当年曾书赠王一亭行书联,引杜甫诗云:风波即大道,尘土有至情。这十个字可以说是两人友情的表白。吴昌硕与王一亭亦师亦友,作为海派书画艺术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两人也被称为“海上双璧”。吴昌硕的生平可谓浓墨重彩。我们在齐白石、王一亭、钱瘦铁、潘天寿、沙...
糅书画印 得味外旨 ——记海派书画篆刻大家韩天衡
先生2000年花甲生日时,刻“喜出望外”,边款称:“吾不才,居然得以浪迹艺坛并有知音无数,求其铜,得其金,乃喜出望外,幸事也。”自证与古为徒、入古求新。如“踏石留印”与“抓铁有痕”,是先生创作于2016年的2方颇具代表性的写意闲文篆刻,最能反映他持之不懈、多思善悟、取精用弘的艺术追求。前印边款...
徽州篆刻成就中国印章篆刻史上一大奇观
何震与郑弘佑,大宗师与他的“社恐”徒弟阮良之先生为人谦逊低调,之所以答应接受采访,钤印本《郑弘佑印谱》的魅力功不可没。阮先生介绍,印谱始于宋代,是古今印章篆刻集成的主要形式。早期印谱有北宋印学家杨克一的《集古印格》、南宋姜夔的《集古印谱》,均佚。印谱种类繁多,有通代印章篆刻集成,有断代印章篆刻集...
在绍兴看赵之琛、吴昌硕、马一浮等篆书篆刻名家作品
1904年,叶铭、吴隐、丁仁、王禔发起创办西泠印社于杭州孤山,保存金石、研究印学,提振了浙江篆书篆刻创作环境。当时,浙江还涌现了一批热衷上古文字与国学研究的学者型篆书篆刻家,如“硕学通儒”沈曾植、甲骨文研究先驱罗振玉、经学大师章太炎、金石文字学家赵叔孺和马衡、国学泰斗马一浮等,故推动了浙江近现代篆书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