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奇葩的砚台 古代文人怎能不爱读书写字
据华慈祥介绍,在1922年到1959年的37年间,他一直随身带着这方砚台,有灵感了便刻上几刀。但直至去世,都没能够完工。砚正背面雕刻一幅九龟戏荷塘图景,周边以重迭密布的荷叶将其融合成统一的造型整体。在布局上,中间的大块空间既作为池塘,又是磨墨的砚堂,同时,空疏的池塘与砚边交相错杂的荷叶对比,显得疏密有致...
砚台的使用与保养
养砚:古人对砚的保养,讲究“以清水养石”,即在砚池中经常放入清水,使水由石中的毛细孔慢慢渗至全砚,砚堂受墨处也因而不会干燥,保持湿润,用时才容易上墨与发墨,这叫“养砚”。歙砚谱说:“砚成涂腊,与石相益,便于洗濯,不惹墨渍,初使涂以姜汁,砚即着。”新购砚台,先涂刷姜汁,去除砚堂上的腊,这样磨墨...
端石如德人:书斋中的砚台
作为磨墨的工具,砚的材质类型多样。其中,石质砚(也即石砚)较为常见,以广东端砚和安徽歙砚最出名。在历史上,歙砚的发展,离不开五代时期南唐统治者的推崇。一方面,南唐专设“砚务”机构,用来管理御供砚台的生产、雕琢;另一方面,统治者钟情于赏砚、藏砚。相传南唐后主李煜藏有著名的“青石砚”“龙尾砚”“红丝砚...
本溪的玉是什么玉?探究本溪玉矿及玉石加工地点
本溪砚台,源于辽宁本溪。砚台,又称墨池、硯盘,是用来磨墨液并调制墨水的太子河工具。在我国的产于古代文化中,砚台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品质。本溪砚台的原石是指未经加工的砚台石头,其色泽、纹理和材质决定了最后制成的砚台的质量和价值。本溪砚台的原石均产自辽宁省本溪市的石头,这...
文房雅器:翰墨之间的精致与风雅|图鉴
砚滴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房器物,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东晋时期出现了各种形状的水盂,人们在使用中发现,用水盂往砚里倒水时,往往水流过量,于是出现了便于掌控水量的器物——砚滴。砚滴也称水滴、水注、书滴、蟾注等。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
瞭望丨董臻:博物馆“翻译家”
砚滴是古人给砚台磨墨添水的工具,使用者一手端起砚滴,以拇指堵住控水口,配合轻重缓急的按压,控制流水口的出水量(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在准备讲解稿时,董臻产生了一个疑问:龙泉窑舟形砚滴的控水口是个小孔,而流水口相当宽大,堵住控水孔真的可以控制水流吗?这原本只需做个简单实验就可以解答,但砚滴毕竟是镇馆之宝,不能随意触碰...
寻城记丨去红岩博物馆 观君子文心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马乐说,墨盒曾是文人之间非常常见的礼品。用墨盒来储存墨汁,比古时砚台磨墨更为方便,既不容易挥发,又方便携带。这个铜墨盒的主人,名叫钱之光(1900-1994),他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全民族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钱之光负责毛泽东在红岩的饮食起居,并参与保卫工作...
砚台磨墨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可是长见识了,以前还真没有研究
砚台磨墨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可是长见识了,以前还真没有研究2020年08月30日16:43新浪网作者最六游戏举报缩小字体放大字体收藏微博微信分享VideoPlayerisloading.00:00/00:00Loaded:0%视频加载失败,请查看其他精彩视频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
【书里画外】 不懂磨墨,何谈书画创作及鉴定
什么是发墨?什么是下墨?发墨,是一种石头之所以能成为砚台的最重要因素,没有之一,并不是所有石头都能成砚,究其原因,就是发墨。古人形容好砚台磨墨“如热釜涂蜡”,这可能是对发墨最好的注解,发墨上好的砚台能将墨锭中的烟,胶以及各种辅料的性能彻底的激发出来。磨出的墨液,不仅有烟料本身所具有的云霞般的...
砚台清赏:为啥说最适合磨墨的人是林妹妹
一些清宫戏里,常出现以下场景:皇上在乾清宫南书房里批阅奏折,像“甄嬛”这类既读过书又高情商的妃子,就会在书桌旁边温柔磨墨,端茶递水,但不参与政事讨论,相当于女秘书。古代人的笔墨纸砚,其中砚台的分量最重。文人们把砚台比作是庄稼人赖以生存的地亩田产,苏东坡还曾亲切地把砚台叫做“石君”、“石友”,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