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儿女风云录》|文学新版
几乎一色女性,青熟人生的骑线阶段,坊间叫作“四〇五〇”,这称呼不完全表示自然年龄,更意味经济体制转型中,交换出来的人群。之后沿用几十年,原初的背景早已经消失,留下历史的讽意,成为专属用词。无论从哪一方面,说是“普罗大众”没错的。然而,还有一个特征,包含微妙的细分,那就是,广场舞者清一色本城居民,没...
女性主义者韩江和诺贝尔文学奖,它们都需要彼此
韩江的作品不仅是文学创作,更是一种对社会压迫的反思和对女性身体的书写,带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展现了作家作为社会发声者的角色。《素食者》2004年在韩国首版,2015年1月,小说由译者黛博拉·史密斯(DeborahSmith)翻译为英文出版,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热烈讨论。也正是这位“韩学家”,帮助韩江为国际文学界所熟悉。
男导师的妻子叫“师母”,那么女导师的丈夫该怎么称呼?
男导师的妻子叫“师母”,那么女导师的丈夫该怎么称呼?作者|陶熠娜,论文发表时为华侨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语言是反映社会文化的镜子,社会的发展变迁在语言上也体现得较为明显,尤其是在称谓语方面。在日常交际中,研究生见到男导师的妻子,可以称呼为“师母”“师娘”;而见到女导师的丈夫,在对他不熟悉的...
没有什么是安全无虞的 | 星期天文学·默音
默音,小说作者,日本文学译者。已出版小说《甲马》《星在深渊中》《一字六十春》等。译有《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京都的正常体温》《青梅竹马》《日日杂记》等。镰仓雨日(节选)妹妹从微信发了条语音过来:“听说太后要去你那儿?”我意外地打字回复道:“没听说啊。她自己来吗,不是说老人出国得有人陪吗?”...
「重返90年代之港台文化」藏在电台、录像厅和文学选刊里的青春
对于《协和医事》的作者常青来说,她对台湾地区严肃文学的认知就始于一本名为《台港文学选刊》的文学期刊。80年代末,常青在位于江苏的一座小城里念高中,她成绩优异,却性格沉默、不大合群。她喜欢文学,也喜欢逛书店,还在新华书店里买过台湾新诗的相关选集。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同学那里读到了其父亲单位资料室...
2023年法语文学:以文学之名多元共生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Modiano)出版了新书《舞者》(LaDanseuse)(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如同他之前的作品一般,故事再一次回溯往昔,追忆过去,谱写了一首关于记忆的芭蕾舞曲。主人公没有姓名,作家用“舞者”这个代号来称呼她,读者只能拼凑出她的简单信息:她从小生活在巴黎附近的小镇圣勒拉福雷,自幼学习舞蹈,14岁...
《写作》新刊︱王子罕:老舍文学经典重读与散点透视
《茶馆》掌柜王利发相当懂得“看人下菜碟”,其人称称谓相当讲究,充分考量了双方的经济、权力身份。语言的流动中,基于人际关系建构的北京也处于流动之中,不断重塑为新的样貌。在老舍的文学创作中,《骆驼祥子》《月牙儿》《茶馆》都是具有经典性质的代表作。目前,老舍研究成果甚多,认识也不断增殖。但限于传统和既成...
访谈|慢三:现在的人需要文学和故事,以后的人可能不需要
而《猪之舞》我想写的是一种语言暴力,那些被老师、同学甚至父母因为各种原因骂做猪的孩子(我们应该小时候都被骂过吧),他们的内心状态是怎么样的?在遇到爱和阳光之后,也会勇敢而坚强地迎风起舞、展现自己的光彩吧?这里面孩子是故事的主体,即便出于类型的考虑,我也在里面加入了另一个“猪”的自我救赎故事。
郑州大学一女生1米7,还有校花的颜值,同学:女神般的存在
郑州大学一位名叫小吴的女生因其独特的气质和才华,在校园论坛和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在这个看脸的时代,美的定义究竟是什么?是大家公认的颜值美,还是心灵美也是一种美,不然怎么会有蛇蝎美人这种词。郑州大学人文学院大二学生小吴,最近成为了校园论坛和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
杭州学士路的红楼和石库门 藏着多少名人与往事
其中一幢(学士坊2号),是女作家陈学昭的晚年旧居。陈学昭,浙江海宁人,她是鲁迅的学生和好友,《鲁迅日记》里有三十多处提到陈学昭,有时称“学昭姑娘”,有时称“学昭小姐”,有时直接称呼“学昭”。她还是中国第一位留法文学女博士,留法六年回国后的时光,陈学昭回忆道:“早点,我在德沚姐家吃,午饭和晚饭总在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