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恩科:中国最后一场科举考试到底是什么样的?
一百二十年前,正值慈禧太后七旬寿辰之际,那场盛况空前的科举考试吸引了无数才子的目光。经过层层筛选,会试之后,共有273名才俊脱颖而出,踏入了庄严的殿试之门。值得一提的是,曾身居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之职的沈钧儒先生,在那次殿试中荣登二甲。许多人或许以为,科举考试不过是熟...
中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都考了什么?附状元答卷
附状元答卷1904年7月4日清晨,在礼部会试中选拔出来的273名贡士,从中左门进入保和殿,历经点名、散卷、赞律、行礼等种种仪式礼节,准备参加名义上由皇帝主考的殿试。这是3年一度的全国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贡士们按这次考试的成绩重新排定名次。一甲3名将获赐进士及第,二甲和三甲分别获赐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
古代的科举考试有多难?在古代考取举人进士,比现在的高考难多了
殿试名次的排列分为三甲,一甲共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第一名称传胪,均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状元卷子有清一代,举人共有十四万多名,共举行了112次殿试,总共录取26849名进士,考中比例大概是1:6。对比看一下近几年的研究生考试,全国每年约400...
元朝首开科举考试,禹城人张起岩中左榜榜首
考毕,唱榜公布,蒙古人、色目人列右榜(蒙古人以右为上),汉人、南人则列左榜,两榜各分三甲,第一甲各一人,赐进士及第,秩从六品,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秩正七品,第三甲同进士出身,正八品。延祐二年(1315年),元朝首次开科取士,深通儒学的张起岩中左榜榜首。按规定张起岩被授以登州知事,但仁宗十分垂爱这位与他...
考试第二名为啥叫榜眼?
考试第二名为啥叫榜眼?我们知道,第一名一般称为状元,第二名常被称为榜眼,那为啥叫榜眼呢?殿试是古代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的考试。榜眼一词,始于宋代。宋代有段时期,将殿试合格者,按成绩由高到低,分为三等,分别为一甲、二甲、三甲,
学生叩拜南京夫子庙有什么用
若是学子能通过会试,就有机会迎来改变命运的重要契机——“殿试”(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殿试结果分为三甲,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与三甲若干分别赐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贡院虽是乡试考场,但因江南文人才华横溢,通过江南贡院选拔考中状元者仅清代就有58人,占了全国状元的半数以上。由于江南状元众多,便有了江南...
古代进士为何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各有什么不同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第二梯队——那些被赞誉为“二甲”的进士们。他们的人数约为四五十人,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星星,被人们尊称为“进士出身”,在科举的殿堂中熠熠生辉。二甲头名“传胪”荣耀非凡,直授翰林正七品。然而其他进士却需再试,仅得“庶吉士”之名,如同实习生般,需考核合格方得编修之职或他处任职。
文史丨中国古代官员达到什么品级,才能荫袭后代?
按照制度,受荫子弟,都以嫡长子孙为准,然后才及次子、次孙、庶子、庶孙,或者兄弟之孙。若嫡长子已经通过科举做官,或有废疾者,可准许依次顶替行。例如张廷玉就为他的几个儿子在荫叙上取得最大的权益和其他特权,长子张若霭在雍正十一年(1733)登进士二甲一名之前,就以恩荫叙得低阶爵位轻车都尉。
洪秀全四次科举皆落榜,看完他的书法,就明白他为何秀才也考不上
其实李鸿章能写出一手这样的好字来并不奇怪,对于每一个参加科考的考生来说,练得一手整齐有度的字体是最基本的要求,更何况李鸿章当年科举考试可是位列二甲。和王羲之、颜真卿这种绝世书法大儒相比,李鸿章的造诣确实没能达到他们这个地步,但他强悍的书法功底确实无法否认的。
@高考少年:独占鳌头、魁星点斗……请收下这些穿越百年的祝福!
“一路连科”是对科举时代赶考生的祝颂语,祈愿科举、仕途一帆风顺。此件上雕数只鹭鸶在莲叶间穿梭。鹭鸶和莲花,取鹭与路、莲与连的谐音,有“一路连科”的美好寓意。二甲传胪清·粉彩“二甲传胪”图鼻烟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这幅乍看寻常的池塘小景,其实寓意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