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天该吃几顿饭?湖北出土的竹简有答案:百姓两顿皇帝四餐!
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挖出的秦墓里,就藏着这么些竹简,透露了千年前的“吃饭秘籍”。甘肃居延随后出土的汉简,更是证实了这一点。秦汉年间,吃饭,究竟有啥讲究?皇帝平民百姓,餐桌上又有哪些差异?咱们一探究竟,看看这餐桌上,到底是啥样的“江湖规矩”,你能不能在古代吃个明白?皇帝每天吃4顿,是因为后...
古代奇迹:从中国竹简翻译而来的古代深奥知识
古代奇迹:从中国竹简翻译而来的古代深奥知识在被称为“突破性发现”的研究中,中国清华大学的学者成功地翻译了刻在2500年前的竹简上的神秘文字。早在2008年,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就收集了五套2,500枚竹简。现在,来自同一机构的另一个团队发表了对竹简的新研究结果,其中发现了2000多年前有关高级官员用餐的仪式和仪式...
在没有指纹识别技术的古代,古人都将指纹用来做什么呢?
另一种就是按指纹,唐代叫画指券,宋代叫做下手书或打手模,古人的按指纹有时是单个指头按,有的情况则是整个手掌按纹。《周礼正义》中提到的“质剂”就是古代的下手书或画指券。古人还有很多利用指纹破案的事例,如秦代云梦秦简中就记载了当时用指纹比对破案的侦查手段,当时的刑侦人员就收集了现场留下的犯罪人员...
瞭望|破译千年竹简 求索文明密码
蒙民伟人文楼的一间办公室里,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简称出土文献中心)主任、“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首席专家黄德宽教授,小心翼翼地打开一套深蓝色的线装六开本《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叁)》,一枚枚细长竹简和形态多样的古文字跃然纸上。10多年来,出土文献中心的研究人员,专注战国竹简“清...
当千年竹简与清华相遇
此外,竹简的形制、简文风格等典籍实物留存,也丰富了学界关于古代简册形制、古书流传及运用等方面的认识。例如,形制独特的竹简《乐风》仅9厘米长,是目前所见长度最短的战国竹书,堪称“袖珍型”竹书。贾连翔说,这种小巧的形式便于携带和握持,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可能类似今天的“提字本”“手卡”。
古时候的竹简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竹简,指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也指写了字的竹片(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先秦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称木简)。根据《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的记载,以及商代甲骨文中的“典”、“册”等字符,可以看出早在商代,人们已利用竹木制简,用绳编连成册。从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来看,在商周时期,简...
银雀山汉墓竹简:破解千古之谜的考古发现|访古
离开即墨古城,我下一站要考察的是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就是临沂最为著名的重大考古成果。在上世纪70年代,银雀山汉墓的轰动效应不亚于秦兵马俑和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也因此获评为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银雀山8号墓出土的说唱俑银雀山一名的来源,是临沂市区东南有两座山岗,古代相传此处遍生一种灌木,春夏之交...
走近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此外,由简牍书写的古书都是先卷起来的,阅读书籍,就要打开卷册,这就叫“开卷有益”。在甲骨文中,汉字“册”好似用绳将一枚一枚的简札编连起来的样子。为了在编连时将竹简固定住,竹简的侧面刻一个三角形的契口。按照简的长短,又有二道编、三道编,以至四道以上的编连形式。孔子因为喜欢读《易》这本书,把...
人能死而复生?甘肃战国竹简记载怪诞故事
7万简牍出甘肃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绵延数千年而不绝,文字记录功不可没。纸张面世之前,古人用竹简与木牍作为“写本”,合称为“简牍”。甘肃素有“汉简之乡”的美誉,汉简是甘肃省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很多观众在第一次听到‘简牍’两个字的时候会很疑惑,可能连简牍是什么都不太了解。”...
走近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从两千多年前的“乘法口诀”说起……
此外,由简牍书写的古书都是先卷起来的,阅读书籍,就要打开卷册,这就叫“开卷有益”。????在甲骨文中,汉字“册”好似用绳将一枚一枚的简札编连起来的样子。为了在编连时将竹简固定住,竹简的侧面刻一个三角形的契口。按照简的长短,又有二道编、三道编,以至四道以上的编连形式。孔子因为喜欢读《易》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