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天该吃几顿饭?湖北出土的竹简有答案:百姓两顿皇帝四餐!
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挖出的秦墓里,就藏着这么些竹简,透露了千年前的“吃饭秘籍”。甘肃居延随后出土的汉简,更是证实了这一点。秦汉年间,吃饭,究竟有啥讲究?皇帝平民百姓,餐桌上又有哪些差异?咱们一探究竟,看看这餐桌上,到底是啥样的“江湖规矩”,你能不能在古代吃个明白?皇帝每天吃4顿,是因为后...
在没有指纹识别技术的古代,古人都将指纹用来做什么呢?
同时,用竹简木片刻写重要文书的习惯仍然存在,虽然无法直接印上指纹。但当时的古人会用刻刀刻上手指的形状,粘上自己的血在刻好的木板上印上指纹,这种防伪标识就叫做画指券。以这种方式来防伪,除了物理上以不同指纹的特征来标记身份外,还有一个心理因素。因为古人敬畏神明,人可欺天不可欺,画指纹就是对神明起...
古代奇迹:从中国竹简翻译而来的古代深奥知识
古代奇迹:从中国竹简翻译而来的古代深奥知识在被称为“突破性发现”的研究中,中国清华大学的学者成功地翻译了刻在2500年前的竹简上的神秘文字。早在2008年,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就收集了五套2,500枚竹简。现在,来自同一机构的另一个团队发表了对竹简的新研究结果,其中发现了2000多年前有关高级官员用餐的仪式和仪式...
当千年竹简与清华相遇
蒙民伟人文楼的一间办公室里,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简称出土文献中心)主任、“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首席专家黄德宽教授,小心翼翼地打开一套深蓝色的线装六开本《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叁)》,一枚枚细长竹简和形态多样的古文字跃然纸上。10多年来,出土文献中心的研究人员,专注战国竹简“清...
破译千年竹简??求索文明密码
此外,竹简的形制、简文风格等典籍实物留存,也丰富了学界关于古代简册形制、古书流传及运用等方面的认识。例如,形制独特的竹简《乐风》仅9厘米长,是目前所见长度最短的战国竹书,堪称“袖珍型”竹书。贾连翔说,这种小巧的形式便于携带和握持,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可能类似今天的“提字本”“手卡”。
古时候的竹简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竹简,指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也指写了字的竹片(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先秦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称木简)。根据《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的记载,以及商代甲骨文中的“典”、“册”等字符,可以看出早在商代,人们已利用竹木制简,用绳编连成册。从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来看,在商周时期,简...
走近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此外,由简牍书写的古书都是先卷起来的,阅读书籍,就要打开卷册,这就叫“开卷有益”。在甲骨文中,汉字“册”好似用绳将一枚一枚的简札编连起来的样子。为了在编连时将竹简固定住,竹简的侧面刻一个三角形的契口。按照简的长短,又有二道编、三道编,以至四道以上的编连形式。孔子因为喜欢读《易》这本书,把...
人能死而复生?甘肃战国竹简记载怪诞故事
甘肃简牍博物馆倾力打造的“简牍时代”“简述丝路”“边塞人家”“书于简帛”四个陈展匠心独具,在古代经典的诠释、传播方面作出了全新的尝试,充分利用最专业的研究成果和最尖端的科技手段,让书写在竹片木板上面的文字都“活”了起来,这必将为简牍学的大众传播创造新的契机,为文化传承开辟新的空间。
Bamboo slips reveal an ancient world(简牍“活化”了古代世界)
陈伟说,正是通过出土的这种竹简,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才能了解《质日》这种记录方式。在古代,《质日》也被用作评估官员表现的参考资料。WangZijin,anexpertonthehistoryofQinandHan(206BC-AD220)dynasties,saystheuseofzhiriembodiedancientpeople'sunderstandingoftime,andthei...
从龟甲到竹简,纸张承载文明的历程,书写工具的演变有何意义?
在战国至魏晋时代古代中国的书写工具经历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竹简代替了龟甲,成为新的主要书写材料。竹简的制作过程相当复杂,需要经历多个步骤才能完成,工匠们需要挑选优质的竹子,然后经过裁剪和切割,将竹子削成适合书写的狭长竹片。竹片需要经过烘烤的过程,这一步叫做“杀青”,目的是使竹片更加坚硬耐用,书写人员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