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 x 上海精神病院出纪录片了,聚焦六种“坏情绪”
为了让更多人看到此纪录片,《是坏情绪啊没关系》还走进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总导演李勇,制片人张晗,哔哩哔哩纪录片制片人刘璐,与北师大学生一同提前观看了纪录片的精彩内容,并同北师大师生就纪录片内容进行交流。在看片会现场,放置了代表着惧、悲、怒、厌、惑、虑六种情绪的「情绪沙桶」,同学们通过倒入不同颜色...
真实的精神病院是什么样的?精神病患者是天才还是疯子?
04:10日本人去巴基斯坦冒充中国人被识破,当地人:中国人具备三样特征04:17日本“登天大桥”惊艳世界,中国专家:把镜头转侧面你就懂了04:09日本不再害怕领土下沉,狡猾的他们藏有后手,只是方法让人警惕06:05印度打造的女性机器人,成本仅4500元,网友:倒贴钱也不要...
15部经典电影,带你走进精神疾病的世界!
《精神病院》(2002)关键词:精神病院、战火中的爱与希望在车臣战争时期边境的一个精神病院里,医护人员逃走,只剩一群无人照料的精神病人。患有精神疾病的女主弹奏着手风琴,在这里上演了一出关于战争、爱情和希望的故事。08《潮浪王子》(1991)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爱与救赎这是一个温情的爱与宽恕的故事。
精神方面感到困扰,选择心理咨询还是精神科?
关爱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微纪录片《唤醒》画面。精神科和心理咨询的区别疫情期间接受心理咨询的人也更多了,但很多人其实分不清精神科和心理咨询。从根本上说,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对精神症状和疾病的理解路径不一样。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我们的诊断都是人为建构的,因此我们都是重治疗、轻诊断,贴上什么样的标签不重要,...
上海精神病院实拍:有科学家舞蹈家,病人:就算正常了也出不去
何为正常,何为不正常?在大家固有的印象里,住在精神病院的人精神一定有问题,但你在看过这个纪录片后或许会改变你的看法。在上海的一家精神病院里,住着很多人,她们其中有科学家、舞蹈家等曾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而且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有些人的表现和正常人无异,他们说在这里生活就算病好了也出不去,这又是...
《纽约客》年度好文:藏在奥地利别墅里的“儿童实验中心”
埃薇浏览了搜索结果,注意到了一个不寻常的德语词汇:Kinderbeobachtungsstation,意为“儿童观察站”(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她一直以为Sonnenstrasse别墅是某种精神病机构,但现在她开始怀疑。通过搜索,她了解到别墅的负责人是MariaNowak-Vogl博士,她是因斯布鲁克大学的一名心理学家。继续搜索,她确认了别墅确实是一家非常特殊的精神病机构。
这部287分钟的纪录片让你重新认识“精神病”
《囚》的镜头有非常扎实的代入感,观者忽而是医生,忽而是患者家属,忽而又是患者,最终三位一体陷入一个无解的困境。谁都有苦衷,但又谁都帮不了,在病人不经意的一句话里,完全可以感知绝望的家属,甚至全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焦虑。287分钟的片长对于观看感受本来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囚》却很令人意外地抓住了观众...
如果被误诊为精神病,拿什么自证正常?
上世纪中叶,心理学家罗森汉曾和其他7个人通过伪装,被诊断为精神病人。现在,记者卡哈兰追溯这一实验,发现可能伪造了部分材料,但它确实划时代地质疑了现代精神病诊断,“正常或精神病”并没有绝对答案。本文是卡哈兰对实验之前精神病诊断所作的通识梳理。
现在都21世纪了,我们真的能够分辨精神病患者和精神正常者吗?
(摄于1917年,圣伊丽莎白医院内的一名患者)罗森汉教授的这个研究,不但证实了当时精神病医院的管理漏洞,而且揭示了一个非常深远的问题,标签效应。标签效应是指一个自然人、一个组织、一个地区给别人贴上标签之后所产生的效应,包括强化、自我认同等。好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批美国心理学家在招募的一批行为不良、纪律...
我的精神病姥姥被忽视和欺骗的一生
哪怕是和患者最亲近的家人,可能也难以了解这个疾病以及如何照护。今天的讲述人一一,就遇到了这样的困境。一一的姥姥是一个精神病人,从姥姥患病以来,全家人竭力在衣食住行这些日常的层面给予姥姥悉心的照顾,从不让姥姥缺衣少食,姥姥的病情也得到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