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饮酒、开“重阳派对”、堆“菊山”……古人过重阳节原来这么...
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古代重阳节看起来是个全民狂欢的节日,但为何又名“老人节”?据说这一切与出身贫苦的朱元璋有关。据《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载,洪武十九年(1386年)颁布诏令:“凡民年八十、九十而乡党称善者,有司以时存问,若贫无产业、年八十以上者,月给米五斗、由(油)五斗、酒三斗;九十...
70岁时,若做好这三件事,一般都能活到90岁!
七十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开启长寿之旅的关键节点。做好良好的心态、适度的体育锻炼和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脑力活跃和社交互动这三件事,我们就有可能在九十岁时依然身体硬朗、生活自理。让我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晚年生活,用行动诠释长寿的真谛,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人的寿命越长越好吗?研究发现:六十五岁至七十岁的人是幸福的!
根据这项研究,60岁至74岁的人群被称为“相对年轻”。什么?60多岁还算年轻?没错,这就是这么神奇!这难道是在戏弄我们吗?科学家们是不是都戴上了“返老还童”的魔法眼镜?74岁到90岁才算是步入真正的老年生活。要想达到所谓的“长寿”,必须活到90岁以上。这么一想,60岁和70岁的老年人简直可以被称为“...
千古奇文《了凡四训》全集:原文+译文
袁黄(1533年12月26日-1606年),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世称“了凡先生”。浙江嘉兴府嘉善县魏塘镇人,明代思想家。袁黄青少年时聪颖敏悟,曾受教于云谷禅师,对天文、术数、水利、军政、医药等无不研究。袁黄有《历法新书》《皇都水利》《宝坻劝农书》《了凡四训》等著述22...
“寿有5不过,后代福气多”,哪5种寿不能过?为何?
2:七十三、八十四,寿辰需低调。“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这句俗语在民间广为流传,反映了人们对这两个年龄段的避讳心理。这一习俗的源头,可追溯到古代两位圣人的去世年龄——孔子享年七十三岁,孟子享年八十四岁。由于两位圣人在儒家文化中的地位崇高,他们的去世年龄便被赋予了神秘色彩,成为普通人难以逾越的...
从0岁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居然这么美!
指六十岁(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耳顺”出自《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是说到了六十岁,哪怕是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听得进去了。“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复杂,所以称花甲。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
古代男子,30岁称而立,50岁称知天命,90岁和100岁称什么?
鲐是一种鱼,这种鱼身上有许多斑纹,而且这些斑纹很想老人的皱纹,所以就把九十岁的老人,称作鲐背。古代还有一种习俗,那就是到了鲐背之年,如果当朝天子有事情找年过九十的老人,天子是要亲自上门拜访的,并且还要带上山珍海味。古代男子到了一百岁,就被称作乐期颐。那么什么是乐期颐呢?
古人平均年龄不到40岁,医疗水平低只是原因之一,这一点至关重要
现在说起人的年龄,活到90岁都算是长寿,一百岁可以称为是老寿星。但是在中国古代,人只要活到五六十岁就算是高寿了,根据统计数据,古人的平均年龄只有40岁,相信看到这个数据之后,很多人都不敢相信,那么导致古人平均年龄低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点:古代医疗水平低。我们都知道,现代科学发达,医疗技术也逐步完善。但是在...
史林|古人立秋习俗知多少?吃瓜、称人、贴秋膘……
立秋再度称人。《清嘉录》载:“家户以大秤权人轻重,至立秋日又秤之,以验夏中之肥瘠。”古时,立夏、立秋称人,不似今天的求精准,重在求吉。体重数就高不就低,秤砣只能往外打。讲究的司称人还会边称边说些吉祥话。比如祝老人“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祝小孩“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
看过91岁女诗人灰娃的生活才知道 什么叫爱美是人的天性
熟识灰娃的朋友都知道她爱美,孙女跟她开玩笑,说她是九十岁的人,十九岁的心。灰娃说爱美是人的天性,女性更是如此。她记得当年在延安时物质极其匮乏,穿的都是灰色土布衣服。有一次她在延河边上捡到一小条天蓝布条,就学着大人的样子,把留海拢上去用布条系一个蝴蝶结,晚上睡觉都不会舍得解下来。还有一次,部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