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虚妄之言,衡量百家之说: 王充与《论衡》
王充读书学习,“好博览而不守章句”。他没钱买书,便常在洛阳集市上晃荡,翻阅集市所卖之书。得亏他记忆超群,往往“一见辄能诵忆”,在东看一本、西翻一册的“窃读”之下,王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王充画像学习既要输入,更要输出。王充还“好论说”,经常输出许多新观点,大家听了之后,一开始都觉得诡异...
王充反对“生而知之”,反对死记硬背的教条主义,重视活学活用
治学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在洛阳卖书店阅览群书。王充到京师时,已年满18岁,风华正茂,正是学知识,长见识的大好时机。在京师太学里,王充受当时古文经学家桓谭和班彪的影响最深,他说桓谭为汉世学术界指定是非之人,就像一个公正的执法官一样。从前汉朝的丞相陈平少时曾为乡里分肉,“分均若一”,乡亲们都...
儒学研究 | 景海峰:论儒家经义训解的基本方式
比如说:桓谭“博学多通,遍习五经,皆诂训大义,不为章句”(《桓谭冯衍列传》);荀淑“博学而不好章句,多为俗儒所非”(《荀韩钟陈列传》);班固“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班彪列传》);王充“好博览而不守章句”(《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梁鸿“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逸民列传》)。沈约在...
李浩丨王充阅读渠道新探——基于文献文化史视角的考察
(充)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42]洛阳书肆中的“众流百家之言”对王充的学术之路影响深远。市肆所卖与“六经”相关的训诂、通解、传书、章句、拟作是王充经学知识的重要来源[43],且王充所见此类书籍数量、篇幅均远超“六经”本身。盖汉代...
华夏科学:仅从王充和宋应星这里,就发现好多西方物理理论的源头
王充在此处表达了一个重要的科学思想,——声音的强度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衰减:鱼激起的水波不过百步,其声音在一里之外消失殆尽;而人声和鱼声一样,也是随距离而衰减的。因此,王充是世界上最早向人们描述肉眼不可见的声波图景的人,也是最早指出声强与传播距离关系的人。
汉王朝的行政实践是如何影响中国学术发展的? | 徐建委
但《后汉书》等相关文献中却多有守章句的记载,如《王充传》记载充“好博览而不守章句”,那么此处“守章句”恐怕就不能过于强调“守”的含义(www.e993.com)2024年11月6日。这里的意思和扬雄、桓谭的“不为章句”相同,即不拘泥于琐碎的分章断句和一章一句训诂疏义,注重博览和贯通。这也说明两汉时代,读书的一般通例是从分章断句开始。从上述...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勤学好问人的能力、知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而后天的学习,需要“学”,更需要“问”。王充在《论衡·实知篇》中指出:“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人的才能有高有低,只有学习才能懂得世间的道理,不请教发问就难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王充《论衡》十句经典名言,看到会有收获!
王充(27—约97年),东汉思想家、文学理论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书摊,一见则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教授生徒,历任郡功曹、扬州治中等职。旋罢职居家,于户牖墙壁各置刀笔,专心著书,历时三十年...
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之高山仰止
那就只有一个可能,作者是靠博览群书、博闻强记的功夫,才能搜寻古今佳句,合成一首“神作”。“龙马图犹在(宋·章云心)周游布典坟。(唐·苏拯)”首联概括了孔子的历史功绩。孔子最大的功劳,就是将夏商周的文化集大成,创立了儒家文化。虽然生当乱世,眼见优秀遗产散失,他自强不息,胸怀大志,为后人保存了珍贵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