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最后一年|苏轼|苏辙|嘉佑|王安石|欧阳修|宋徽宗|苏东坡...
说起来非常神奇,蒋之奇与苏轼之间的缘分仿佛是冥冥中上天注定:34年前的天圣元年(1023年),苏轼的二伯父、也就是苏洵之兄苏涣赴成都参加那年乡试。当时的主考官叫蒋堂(字希鲁),对苏涣递交的程文大加赞赏,称本科乡试“第一人无以易子”。这位蒋堂,便是蒋之奇的叔叔,当时他已在蜀地为官多年,历任眉州通判、益州知州...
做苏东坡的弟弟是啥体验?为捞哥哥一路干到宰相,苏辙:我太难了
宋神宗见自己的宰相为了亲人做到这一步,也就顺了苏辙的意。于是就以苏氏家族兄友弟恭为由将苏轼从大牢中放了出来,同时也剥夺了苏辙的官职,将兄弟二人接连贬出京去,号称永不再用。兄弟二人从此之后也对官场心灰意冷,此后便退隐山林,潜心研究学问与文章,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结语在这繁华...
苏轼:一生17次失宠、遭贬,却始终未丧命?朝廷有个二把手弟弟!
苏辙与哥哥苏轼、父亲苏洵并称为“三苏”,既能并列,苏辙之才也就是公认的好了。他的诗文出众,留下的如“西出阳关万里行,弯弓走马自忘生”之类的千古名句,更是不胜枚举。相比哥哥,苏辙还有情商高、善变通的特点。而这两个特点,也是他能“照亮”哥哥一生的关键所在。苏轼仅比弟弟苏辙大了两岁,古代,从来长兄如...
毛泽东评点苏轼,有许多独创的宋代大文豪,文心相惜,文脉相承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皆名列“唐宋八大家”。著有《东坡全集》100多卷,存诗2700余首,词340余首。谈起中国古代文学史,苏轼是如高山仰止般的存在。唐有李白,宋有苏轼,可以说,他们二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耀眼的星辰。“古之观人也,必...
苏东坡买房的那些糟心事儿|苏轼|苏辙|阳羡|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
所谓“黄封”,在宋代可以有两个意思。其一,皇家专用封条为黄色,故称“黄封”;其二,官酒一般用黄罗帕或黄纸封口,所以民间称其为“黄封”。不管东坡此处说的“黄封”究竟是指天子诏令或官营之酒,寓意都是同一个:国家权力。那位田主可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需要与官府打什么交...
明月寄离愁,思亲入梦舟。6首古诗词:共赏一轮月,各怀千里愁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一句,犹如重锤敲击心扉,诗人深切地表达了因战乱而与兄弟失散、家园破败,乃至生死未卜的痛楚与无奈(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井然,环环相扣,句句转承,情感层次递进,一气呵成,首尾呼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一名句,更是色彩斑斓,情景俱佳。
【文史英华】三苏生平通俗演义(七)
经过8个月的奋战,“两桥一堤”终于建成。后来,惠州百姓为了铭记苏轼的恩德,便把湖中堤坝称为“苏堤”。惠州的农耕技术也比较落后,苏轼便反复向当地官员推介“秧马”——他曾在武昌见过的一种省力高效的插秧工具。为让农民快速掌握秧马的使用方法,“作秧马歌以教”。第二年,“惠州之民皆已施用,甚便之”(《题...
苏轼与日照丨白鹤楼二三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初唐大臣苏味道(文章四友之一)之后。1057年,二十岁的苏轼随其父苏洵、与其弟苏辙进京应试,得主考官欧阳修、小试官梅尧臣的赏识,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名动京师。正欲大展身手之际,其母程夫人病故,父子三人回乡奔丧。1060年,三苏返京,苏轼历任河南府...
苏轼的诗词为何229次提到弟弟“子由”?丨苏轼宠弟极简史
这首诗就是写给他弟的词的前面有写作该词的时间缘由: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所以王菲的这首《明月几时有》是歌颂亲情的?壹“三白”兄弟情当事人苏轼谈到和弟弟的关系对朋友刘贡父说:那年我和弟弟在外准备考试每天就吃“三白”...
在北纬34度线上与苏轼做“海拔相差12米的邻居”|寻路东坡
李开周首先纠正:“苏轼其实在开封至少参加了三场科举考试,他是公元1056年夏天跟爸爸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从四川眉山老家来到开封。欧阳修主持的是省试,苏轼是省试第二名,而决定进士名次的是皇帝主持的殿试。”宋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第一级叫解试,即地方性考试,由老家的知州知府当主考官,只有通过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