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苏辙:与君世世为兄弟
苏轼二十岁时,学业初成,父亲便将指导弟弟的重任交付给他。对于才气飞扬的哥哥,苏辙终其一生都充满了敬重与仰慕,他说:“抚我则兄,诲我则师(他既是我的哥哥,又是我的老师,他爱护我,教导我)。”并常常感叹自己资质鲁钝,凭借父兄的影响力才得以闻名于世,因此深感惭愧。苏轼却觉得弟弟各方面都比自己更加优秀。...
苏轼:父是学霸还鸡娃,弟是捞哥狂人,三妻妾爱他如命,儿是天才
他的父亲苏洵是个有名的才子,母亲亦才华横溢。苏轼最早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程氏,完成启蒙后,苏洵接管了苏轼兄弟的学业。苏洵幼年时对读书不上心,但却对两个儿子的学习极其上心。苏洵自己早年不读书,为何疯狂鸡着两个娃娃读书?这听起来匪夷所思,实际却非常好理解。苏洵虽早年不读书,一心游山玩水,但27岁以后突然明白...
生于四川逝于江苏的苏轼,为何却葬于河南
苏轼为端明殿学士,故以“端明”相称;“老泉”则是父亲苏洵的号。苏轼苏辙的本意,当然是想回到眉山故乡、葬在祖茔父母的身边。虽然“夫其不怀”心向往之,但情势所迫“势不克从”,也是无奈。苏轼从被贬谪的海南被召回朝,由于旨意准许他自行选择去处,所以一开始是计划去颍昌(河南许昌)跟正在那里的弟弟苏辙会合,...
【文史英华】三苏家庭教育的现代价值‖刘清泉
苏东坡言:少时与父并弟同读富韩公《使北语录》,至于说大辽国主云:“用兵则士马物故,国家受其害;爵赏日加,人臣享其利。故凡北朝之臣劝用兵者,乃自为计,非为北朝计也。”三人皆叹其言明白,切中事机。老苏谓二子曰:“古人有此意否?”坡对曰:“严安亦有此意,但不明白。”老苏笑以为然。宋仁宗庆历二年...
一周观展|东京读印象派前沿,纽约观基克拉泽斯
岁末,一批新展引人注目。“黄宾虹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艺术与文献展北京画院开幕,展出宾翁书画作品49件套;在上海,“十九世纪欧洲经典艺术展”呈现奥古斯特·罗丹及其
一周观展指南|以物鉴史:从商周文物看到东坡赏石|藏品|美术馆|博物...
是自建馆以来对馆藏商周文物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中展示;南京博物院“归流——江淮地区楚文化的东渐”以太湖吴越风情与楚地江汉韵律交相辉映;浙江博物馆的“诗画江南”描摹明清时期江南文人的理想家园与精神世界,杭州西湖博物馆在“千古一人——苏东坡主题文物展”后今天起呈现了又一个与苏东坡有关的赏石艺术展——“石...
什么样的父亲和家庭培养了苏东坡
苏洵的个性是比较内向严肃的,疾恶如仇,甚至有些固执古板;而苏轼外向开朗、有话就说常管不住自己,有点儿像自己的祖父;苏辙则沉稳内敛,更像父亲,苏轼在诗中称其弟“念子似先君,木讷刚且静”。但苏洵并不要求两个儿子都像自己一样,给了儿子个性发展的足够包容。在父亲的教育下,相差只有两岁的苏轼、苏辙...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这句千古名句竟是写给他的……
嘉祐六年(1061年)十一月,26岁的苏轼到凤阳去做官,开始步入他的官宦生涯,带着妻儿,惜别父亲西行,苏辙留在父亲的身边。苏辙一路送兄,送到郑州,送了几百里,这是兄弟俩第一次离别。苏轼回头看见弟弟瘦高的身体,在马上一起一伏,头上帽子的飘带在随着山坡忽高忽低忽隐忽显,一直到弟弟的瘦马消失在雪地残月中,他心...
苏轼的诗词为何229次提到弟弟“子由”?丨苏轼宠弟极简史
这首诗就是写给他弟的词的前面有写作该词的时间缘由: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所以王菲的这首《明月几时有》是歌颂亲情的?壹“三白”兄弟情当事人苏轼谈到和弟弟的关系对朋友刘贡父说:那年我和弟弟在外准备考试每天就吃“三白”...
苏轼出川——一个四川人和他改写的中国性格
北宋嘉佑元年(1056年)春天,未满20周岁的苏轼和弟弟苏辙在父亲陪伴下,离开家乡,踏上了进京赶考的路程。一路上,他们走出剑门、翻越秦岭、经过关中后,继续向着东京汴梁跋涉而来。在苏轼的一生沉浮中,这实在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但它却属于一个伟大时代渐渐开始时的紧密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