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提醒:真正有福气的人,一辈子4不做,越不做越好命
确实啊,这世上的烦恼,没有啥是过不去的坎儿,关键还是看咱们自己心里能不能过得去。04不炫耀,低调做人有句老话说得好:“水深不语,人稳不言。”真正有本事的人,往往都是低调的。曾国藩刚成为翰林院的一员时,年轻气盛,爱在人前夸耀自己。某日,一位同乡的亲友来为他父亲庆贺大寿。本是喜庆场合,曾国...
一代名儒——王阳明在贵州都做了什么?
考中状元的王华在翰林院、詹事府(太子东宫官署)、礼部等处任职,除了本职工作外,还担任给皇帝讲课的讲官。有个这样的爸爸,这是妥妥的官二代,放现在还能搜集出“我的状元父亲”这样的素材。但是这样的官二代,却沉迷于下象棋。每天不是在下象棋,就是在去下象棋的路上。在他的父亲看来:下象棋之类的娱乐都是旁门...
三朝大臣、两代帝师丁士美做过哪些官?
翰林院修撰:丁士美高中状元后第一个任职,相当于皇帝的秘书,从六品。主要职责为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草拟文稿,以及进讲经史等。翰林院,是古代皇帝的秘书机构,相当于现在中央办公厅+中央党校+中科院……明代是翰林院长足发展的黄金时期,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备皇帝顾问...
观戏说史:得中状元郎马上就能高官得做是真的吗?且得等着呢
清朝建立以后,在科举上大致依从明朝的政策,状元仍然是进翰林院做翰林修撰,主要职责为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由此可见,在古代即使中了状元也不会立即高官得做,也要从最底层做起一步一步的往上升。当然宋、明、清三朝对科举是很重视的,宰辅之臣大都是进士出身,特别...
袁枚大大教你: 在清代做自媒体|老友记
27岁的袁枚也做了一回学渣。乾隆七年,翰林院散馆(也就是博士后出站)时,作为翰林院庶吉士(博士后)的袁枚很不幸在考试中挂了一科,于是很委屈地被外放到江南任县令。对此,他默默擦干学渣泪,挥一挥手,告别京城的学霸好友。走前嚎一嗓子:是金子到哪儿都亮光光。
清朝最后九位封疆大吏,在任期间都做了什么,清朝灭亡后命运如何
出身汉军正蓝旗,出生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此后历任国史馆协修官、湖北乡试副考官、福建道监察御史、安徽按察使、陕西按察使,以及甘肃、新疆和山西布政使等职(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月,在出任山西巡抚数月后,赵尔巽又调任湖南巡抚,在任期间不仅大力推广新式教育,还...
为何古代官员动不动就辞官回乡?归隐之后做什么?
明朝文人画家文徵明出身官宦之家,能诗文擅书画,当过翰林院待诏,因非科举出身受到同僚排挤。他生性谨慎高洁,不善交际。于是辞官归乡,从此不再出仕,专心从事诗文书画的创作,淡泊自由。但从他留下的书札来看,真正触动他坚决辞官的直接原因是:嘉靖一朝的"大礼议"事件中残酷的政治斗争与护礼派的惨烈下场,令本就无...
曾国藩进京做官,自我感觉良好,可到了翰林院后却陷入深深的自卑
翰林院是个什么样的机构呢?翰林院比较特殊,它是一个政府机关,也是类似像学院的机构。清代翰林院与紫禁城很近,以巨量藏书闻名于世,西方人把翰林院称为“世界上最古老悠久,收藏最丰富的图书馆”,比作中国的牛津、剑桥。曾国藩所任的翰林院检讨是七品官,跟湘乡县令是一个级别。平常的工作就是学习,以备将来派上大...
中国竹编艺术之乡青神,拥有全球唯一的国际竹博馆打造国际竹艺城
明代,青神人余承勋考中进士,官授翰林院修撰。他进京做官时用的竹编书箱、膳食盒就是用很细的竹丝编织成的,后收藏于“中国竹编博物馆”。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年),青神的竹编艺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当时编的“宫扇”,被列为朝廷贡品,收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民国时期,青神竹编工艺水平又有了新的发展,...
“杏园雅集”和《杏园雅集图》新解:政治还是娱乐?
杏园雅集时,他是翰林院侍讲学士(从五品),是本次雅集最年轻的文官,时年五十三岁。在“杏园雅集”中,王英(1376—1449)、王直(1379—1462)、李时勉(1374—1450)、周述(?—1439),他们不仅是江西人,而且是1404年(永乐二年)的同科进士(“同年”),关系非常密切。这一年会试的主考官是解缙和黄淮,杨士奇是读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