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当苏轼遇见王安石(一)
抚州是王安石的家乡,淮南又是他担任第一份官职的地方。庆历二年(1042)春,王安石以第四名进士及第,随后被朝廷任命为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淮南节度使治所在扬州,他的这份差事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扬州市政府秘书长或办公厅主任。王安石的第三任官职是舒州通判,也在淮南。早年他赖以一举成名的处女著作,书名就叫《淮...
“千古第一文人”——苏东坡(正文约3万字,建议收藏)
据苏轼之父苏洵撰写的《苏式族谱》和《族谱后录》上下篇的记载,苏洵的祖上三代一直沉埋不显,没有一个出仕做官的,但苏洵之父苏序的文学修养颇高,“读书务知大义,为诗务达其志而已,诗多至千余首”(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苏序有三子二女,三子中长子名澹,次子名涣,第三个儿子就是苏洵,苏澹、...
宋代状元章衡随手写的这首诗,千年独一份!苏轼感叹:百年无人望其项...
说到苏轼,今天都认定他是一个文学家,我们评判古人才高与否,往往就是根据他流传后世的诗文。但是如果苏轼本人评价自己有无才华,断然不会仅仅以诗文来论。古人追求的才学,是经国济世之学,是治理一方之道。苏轼自己就是一位政绩卓著的优秀官员,他之所以盛赞章衡,乃是因为章衡的能力更强。章衡曾经查出三司有吃空额之...
苏轼官至礼部尚书,苏辙官至门下侍郎,到底谁的官大?
一是苏轼为尚书,苏辙为侍郎;尚书是一把手,侍郎是二把手。既然苏轼是正部级,那么苏辙当然是副部级了。二是门下侍郎在宋初的时候确实是虚职,但是苏辙担任门下侍郎已经是哲宗时期,是在“元丰改制”之后了。这个时候门下侍郎已经是实打实的宰执了。其实很多人对中书侍郎和门下侍郎这种官职有着误解,下意识的认为不是...
苏东坡的最后归宿
元符三年(1100年)春,常州人葛延之千里迢迢从家乡江阴县奔赴海南,跨海探望东坡,给他带去了很多生活用品,并陪伴他过了一个多月。所有这些点点滴滴,都让苏轼对常州、对宜兴无法割舍。正月,过大庾岭抵达虔州(今江西赣州),苏轼给无官寓居常州的钱世雄写信:“某已到虔州,二月十间方离此,此行决往常州居住。”“...
苏轼与苏辙:与君世世为兄弟
(苏辙《五月一日同子瞻转对》)元祐三年(1088),苏轼任翰林学士兼侍读(相当于皇帝的顾问兼老师),苏辙任户部侍郎(户部掌管全国户口、土地、钱谷、赋税等政令,侍郎相当于副部长),兄弟俩同一天轮流上殿指陈时政得失,苏辙作上文诗(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大约有三年多,他们相聚京城,同朝为官,这真是两人仕宦生涯中极为难得的一段岁月。
一个“戏”字,可以概括苏轼平生对待风雨的态度
这样逐渐形成了官与职殊,名与实分,官、职、差遣分离的状况。“官”只表明一个官员的位品,作为领取俸禄的依据,“职”只是荣誉头衔,只有“差遣”才拥有行政权力。但对后者又实行三年一易的制度,使其频频调动,不得专权。鉴于唐代科举中主考官与被录取的门生结成政治联盟、进行派系斗争的教训,赵匡胤下诏禁止进士...
乌台诗案是对旧党的报复,苏轼得以逃生也有宋朝司法程序的因素
换个时代、换个朝廷,哪怕换个官家,苏轼的结果,都不会只是贬官黄州。什么是好时代?一个能跟你讲理、能让你讲理的时代,就是好时代。人都是讲理的。讲理是人的底线。所以,跟你讲理、让你讲理,应该是常态。咋还成了好时代的标志?人都是讲理的,这个“因为”的前提成立,但推不出“讲理是常态”这个“所以”...
一首宋代绝妙律诗,颔联是流传千古的绝唱,不愧是黄庭坚的代表作
在北京大名府国子监,经历了八年漫长的教授生涯后,黄庭坚终于受到文彦博的推荐,得以参加吏部选官。然而,回到京城不久,他就因为替“乌台诗案”中遭诬的苏轼讲话,遭到了“罚金”的惩处。宋神宗元丰五年(1080年),黄庭坚得授江西泰和县,不得不离开京城,南下赴任。秋天出发,第二年春才抵达。途中池口时遇暴风雨...
【文史英华】东坡与竹 一蓑烟雨任平生‖唐恬
北宋时的团练副使是一个既无实权,薪俸也极其微薄的官职,为了度日,苏轼一家只能节衣缩食,把一文钱掰成两半花。即便面对如此逆境,苏轼依然没有流于平庸,反而凭借如竹般的坚韧与气节,挺过了最难熬的时光。到了第二年,苏轼的生活窘迫开始得到了缓解,他在当地结交了许多好友,也得到了无数人的尊敬。在朋友们的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