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和微观分析在经济研究中有什么区别?这种分析方法如何互补?
研究对象不同:宏观分析着眼于整个经济体系,而微观分析关注个体经济单位。分析方法不同:宏观分析常采用总量分析方法,而微观分析多运用边际分析和均衡分析。政策影响不同:宏观政策旨在影响整体经济,微观政策则侧重于调节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然而,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补充的。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西莫格鲁:为大众编写的经济学入门读本
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双重视角下,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经济现象。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和企业的选择及其对市场的影响,而宏观经济学则从整体出发,研究国家经济的运行和政策的制定。这种多层次的分析方法,使得经济学成为一门既具理论深度又具实践指导意义的学科。无论你是对经济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还是希望在日常...
危机升级!中国进入通缩繁荣?宏观经济向好?微观民生同样重要!
但这种繁荣背后,隐藏着一些问题。虽然宏观经济数据看起来不错,但微观层面,也就是普通人的生活体验并不尽如人意。从2020年疫情开始,就业市场一直紧张,很多人发现找工作越来越难,生意也难做。这种情况在今年更是有增无减,虽然宏观经济稳定,但民生问题依然严峻。这就引出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如何在保持宏观经济...
5.3%!经济“温差”让微观未充分感受到宏观火热
管清友说,宏观和微观的温差依然比较大,这种温差在CPI、PPI上已经有所反映,而宏观、微观温差背后是结构扭曲问题。为解决结构扭曲问题,管清友建议推行一系列深入体制机制的结构化改革。管清友说:“中国经济现在面临很大挑战,但韧性强、潜力大,中国经济有牌可出,关键是要把方案想清楚,下定决心。”张立群说,当前宏...
邱晓华在新浪财经年会的演讲:从宏观与微观视角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第二,今天中国的物价水平还是比较低的,生产价格是负数,消费价格近几个月也转为负数,它背后说明什么?说明社会的最终需求不足,供给在一些领域大于需求。就业难的问题在今天还表现比较突出,这说明整个社会生产的人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经济的恢复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这是微观层面。
2024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及大类资产配置分析与展望
2024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局起步平稳,GDP同比增长5.3%、环比增长1.6%,超出此前市场预期(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其中工业生产回升幅度相对更大,是经济增长提速的主要因素。具体来看,一季度经济运行呈现出七大主要特征:一是GDP增速超出预期,但微观感受和宏观统计之间存在较大“温差”;二是工业生产加快,高技术制造业与消费品制造业生产增长较快;三...
从“奥派总统”米莱说起:经济学不是施政纲领,不能混淆理论与实践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和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则是货币和国家经济。而到了奥地利学派这里,研究对象是真实的行动人,研究方法也进行了统一,不再区分微观和宏观,也不再区分价格理论和货币理论,而是把经济学建立在人的行动学之上,使理论体系具有更强的内在逻辑一致性。
CMF年度报告(2023-2024)发布,深析从分化到平衡增长的中国宏观经济
同时,在此状态下,经济有四个显著的新特点:第一,经济复苏呈现波浪式和曲折式的特点;第二,与传统经济复苏进程产生诸多背离;第三,复苏中经济分化明显;第四,宏观与微观层面对复苏的感受差异大,尤其是很多中下游民营经济对经济复苏的体感不强,导致企业家的信心修复进程非常缓慢。
新华日报:理性看待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温差”
宏观数据反映经济整体情况,是对微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抽象和大致加总而非完全统计。同一个经济变量比如政策对不同微观个体来说,比如不同行业、规模、所有制的企业,以及不同区域、不同收入的居民,和不同领域的劳动者来说,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因此个体感受与宏观经济实际运行情况难免存在差异。
旧文新读 | 经济学的“新框架”与“新供给”——创新中的重要联通...
与微观经济学相比,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显然更为发散,但其根植于微观经济学的特点非常明显:第一,核心分析框架实质上是微观层面需求和供给模型的总量拓展;第二,在宏观调控上,基于微观层面对需求的研究侧重,而更加注重宏观的需求管理;第三,在研究经济增长中忽略了经济组织与制度的作用,后虽通过制度经济学得到了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