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谪居海南诗文创作真善美研析:兼论其民族观的形成
谪居海南时期,苏轼文学创作中所展现的平等、进步、朴素的民族观也是其“活法”思想的重要体现。因此,以苏轼谪居海南的诗文为线索,立足其与黎族民众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实际,研析其诗文中流淌的真善美源流,可以概述其思想发展变化脉络,并对其民族观进行初步的探赜。一求真——初到儋州,书写平凡交往中的不适宋神宗时...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博学多才,那么其诗歌有何特点?
诗歌强调意境的构造,更青睐于诗人的独特风格,诗歌的意境美感取决于诗人独特的意象铺设和抒情方式的结合。只有诗歌的描写与抒情达到完美融合,诗歌才能营造出震撼心灵的氛围。柳宗元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在平铺的言语中渗入自我的情感与思想,获得言外之意,创造出清丽幽深的独特意境;加之诗人文学功底...
国学论谭 | 方笑一:苏轼诗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趣味
当时苏轼只有二十多岁,这批诗作反映了诗人早年的创作特色。由于一路的风景是父子一起观赏经历的,因此他们常有同题的诗作,苏洵留下来的诗较少,而从苏轼、苏辙的同题诗作中可以看出两人创作风格的明显差异。比如《江上看山》这个诗题。苏轼诗云: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
苏轼歌词中的天花板之作,开篇就是千古名句,结尾堪称传世绝唱,美艳...
在北宋词人中,苏轼以豪放风格蜚声词坛。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首开北宋豪放词先河。苏轼在密州担任知州时创作的这首词,开篇三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结尾三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便是传颂千古的豪放词名句。这一首豪放词就如同给北宋低吟浅唱的婉约词潭中扔进了一块石子,激...
后人对李白诗歌的删改
删改资料就具有这种特点。对李白诗歌的删改虽然出自不同时代、不同读者之手,涉及不同性质的著作,但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关联。一是删改观念,明代的陆深、朱谏都以苏轼的删改为表率;二是删改角度,删改者都关注到李白诗歌缺乏韵味的一面;三是删改意见,不同删改者对《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关山月》等作品有相同的删改...
“横刀立马”辛弃疾
辛更儒:以往出现过多种辛弃疾传记,但由于未能深入挖掘传主一生事迹,仔细研究其诗词创作,揭示词人的内心世界,体现其抗金救国的斗争精神,所以,往往内容重复,认识肤浅,不能再现辛弃疾对祖国人民的忠诚和贡献,也不能很好地阐释其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基于此种原因,我下决心,把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奉献出来,为辛弃疾再写一本...
【文史英华】三苏文艺创作解读(六)‖翟晓楠
可以说苏辙在诸多艺术门类上都取得了不俗成就,尤其散文成就完全可以比肩兄长苏轼。苏辙在晚年进入诗歌创作高峰期,同时也进一步丰富诗歌题材,开辟诗歌风格的新境界。退居颍川后,苏辙对农民生活了解较多,写出如《秋稼》等反映现实生活较为深刻的诗,抒写个人生活感受的《南斋竹》等作品,呈现出意境闲澹、情趣悠远的特点。
史上最全文学诗歌流派汇总,转给孩子!
到了苏轼,才以豪健纵放之笔,创豪放一派,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使词体获得了解放。34苏黄中国北宋诗人苏轼和黄庭坚的并称。苏轼和黄庭坚都是宋诗风格的体现者,影响都很大,因而自北宋末以后,不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常常以“苏黄”并称。35宋四家宋四家是中国北宋时期...
“名家讲坛”读苏轼:苏轼的诗作呈现出了真正豁达的人生境界
方笑一以《江上看山》为例,解读了苏轼早年诗歌的创作特点。他指出,现代人对于七律的审美偏好受到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影响,而苏轼的这首诗节奏较快,有较强的画面感和场景感,类似如今的多机位摄像,融合了近景、远景和特写,显得与众不同。接着,他又举《和子由渑池怀旧》为例,“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李白与苏轼的庐山诗意境对比分析
他认为的创作,不是拾人牙慧,而是属于自己的独立思考,用不同的写作风格,表达自己眼中的景致、情感。于是,苏轼来到了李白诗中的庐山,亲身体验之后,将自己在此情此景中的感受写了下来。苏轼一连写了六首山水诗,其中《题西林壁》成为了千古名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