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遇见三苏祠 聆听“一门三杰”背后点滴故事
四川省眉山市,古称眉州,位于眉山城西南的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三苏”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三席,特别是苏轼,一生作品流播广远,影响至深。走进三苏祠,映入眼帘的是两棵古银杏树,红墙环抱,竹掩茅舍,碧水环萦,生机盎然。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研究员徐丽:三苏父子无论是他们...
奉节凭什么被称为诗城
奉节是盛产诗歌之地,陈子昂、白居易、宋濂、寇准、苏轼父子三人、黄庭坚、范成大、周敦颐、杨慎、王士禛、郭沫若、贺敬之等上千位著名诗人在奉节留下上万首诗篇佳作,以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深,而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华诗城”。▲白帝彩云摄影:谢于思诗城的诗在哪里奉节的诗在《夔州诗全集》、《夔州诗...
让三苏文化的传播绵延久远
三苏祠,坐落于眉山市纱縠行南街,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一门父子三词客”,三苏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苏轼,他一生著述丰赡,流播广远,影响至深。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三苏祠视察时指出:“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
长平秀廉 || 清廉家风故事——北宋三苏的家风
苏轼初仕凤翔时,她以苏洵的话告诫苏轼:“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劝苏轼不要同那些一心营私、完全顺着苏轼的意思说话的人交往。对那些急于同苏轼亲近的人,她常说恐不能久,因为与人交往快的人往往抛弃朋友也很快。三苏祠披风榭。苏轼也将这种家风家教传承给了后代子孙。苏轼有三个儿子,皆恪守做官先做人的道理...
苏轼: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产
我们常说的“三苏”,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但是在眉山还有一个“五苏”的说法。说的是:苏序,苏涣、苏洵、苏轼、苏辙。苏序本人喜欢写诗,一生写了几千首,虽然没有流传于世,但是足见他对诗书的热爱。苏涣是苏洵的二哥,是当时眉山第一批中进士的学子。
豆瓣8.9分!孩子必读!《唐宋八大家文学课》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苏辙回忆兄弟俩从小读父亲“校读”过的书籍,有个好爸爸,对于苏轼兄弟的文章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乃至父子三人都“名动京师,而苏式文章遂擅天下”(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苏轼和苏辙在二十岁左右,也都在欧阳修主持的北宋嘉祐二年科考双双考中进士,后来都进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伟大而自由的灵魂相遇——刘宜庆曹春梅解析“千古浩然苏东坡...
一旦变得低调他就不得了。”刘宜庆罗列了苏轼出生之际后来“群星闪耀”的那批人的年龄状况,“阴历1036年苏轼出生,当时他妈妈27岁,爸爸28岁,范仲淹45岁,欧阳修30岁,王安石16岁,也就是说在他出生之前,宋代的这些大臣都已经各就各位,司马光比他大了没有多少。”1057年,苏轼父子三人同时以科举入仕,名动京师。
【清廉家风故事】《苏氏的家风》
清廉家风故事“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悬挂在四川眉山三苏祠门口的这副楹联,既道出了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佳话,也暗含着古往今来家道兴盛的文化密码。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三苏祠时指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苏氏一门之所以人才辈出...
苏轼与眉山:“此心安处是吾乡”
嘉祐四年(1059)秋,苏轼兄弟为母守孝期满,苏洵决定举家搬离眉山。父子三人沿江而行,朝三峡而暮江陵,一路饱览巴山蜀水,创作了许多盛赞家乡风情的诗歌。清晨,他们即将乘舟而去,凛凛秋风卷起船上飘扬的彩旗,故乡随舟渐行渐远。再一次远别故土,苏轼看着锦江和青衣江缓缓淡出视线,不免顿生离愁。“故乡飘已远,往意...
从蜀道走向世界 眉山学子苏轼进京“考公”走的哪条路?
来到京城之后,三苏父子的才华轰动文坛。第二年,苏轼兄弟更是同时高中进士,名满天下。但正当三人春风得意之时,却收到了程夫人病逝的消息,父子三人于嘉祐三年(1058)十二月仓惶返回眉山,这便是三苏第二次经由蜀道。处理好程夫人的后事后,嘉祐四年(1059)十月,父子三人再次进京。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进京三人走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