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物理学家Wolfram:物理学的终极可能是什么?
不过,毫无疑问,我们总有一天会掌握从纯信息中构建出原子级副本的技术。更重要的是,也许未来我们人类的存在也会变成纯信息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运输的概念发生了变化,仅仅是运输信息就可能完全实现我们的人类目标。说事情不可能有不同的理由。理由之一是,对应该实现的目标的基本描述毫无意义。例如,如果我们问“我们...
杨睿之:蒯因自然主义与分析哲学的去逻辑化
由此,自然地带出了蒯因的整体主义:“经验有效意义的单位是整个科学。”在蒯因的整体论中,所有所谓的知识与信念织成一张网。即使逻辑规则在其中也没有明确的更高的优先级,它们不过是在这张网中更远离外围,即更难以被具体的经验所撼动而已,但也并非不可改变。在蒯因的信念之网中,一个命题成立与否往往都不能被还...
中微子是什么,科学的尽头是玄学?
简单来说,中微子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基本粒子,它既不是原子;也不是分子,更不是构成原子的质子和中子,并且根据物理学家们的说法,中微子几乎不和物质产生什么反应。因此,人们也将中微子称之为“宇宙中的隐形人”或者“巨大的幽灵”。因为它们看似存在,但是却不能真正感知到它们,不然就会认为宇宙中没有它们一样。
李约瑟坚定来到抗战中的中国,他看到了什么?
而李约瑟提出了自己的科学与社会发展理论,与贝尔纳尔区别之处在于,他对科学主义持一种人文主义的怀疑态度,并在其胚胎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科学与政治的共同发展采取了一种进化论的方法。在李约瑟看来,世界欣然接受“进化的广阔前景”。李约瑟从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汲取灵感,将大自然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人类...
2023年清华大学在《自然》《科学》上发文数量再创新高
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2023年,清华大学在《自然》《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再创新高,达到39篇,其中作为第一单位发表的论文21篇,位居全国部属高校第一。该校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清华大学2023年以第一单位在Nature上发表的14篇AR类型论文,详情如下:01物理系周树云教授课题组首次在半导体材料中实现了激光诱导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厦门大学廖洪钢、孙世刚和北京化工大学陈建峰等开发高分辨电化学原位透射电镜技术,耦合真实电解液环境和外加电场,实现对锂硫电池界面反应原子尺度动态实时观测和研究(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原标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来源:科技日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八大学部2024年重点项目资助领域公布
导读:1月11日,《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正式发布,本文特对其中八大学部重点项目资助领域进行梳理。1月11日,《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正式发布。其中,重点项目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针对已有较好基础的研究方向或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促进学科发展,推动若干重要领域或科学...
【中国科学报】甩掉“洋拐棍” 中国迎头赶上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时间基准系统。李子锋/摄1969年,新中国成立20周年国庆前夕,有关部门曾上报我国授时工作的成就,周恩来总理看到后询问用的什么钟,答曰进口钟。周总理便说先不要宣传,要甩掉“洋拐棍”,下决心研制先进的标准钟,赶上并超过他们。这里提到的标准钟便是原子钟。与传统计时仪器相比,它的先进性迈...
【中国科学报】十年耕耘,做中国人自己的碳材料????????
“出来了!”碳原子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排列方式,展示在他们面前,学生们兴奋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李玉良。石墨炔在高分辨率电镜下的成像。这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通过合成化学方法获得了新的碳同素异形体,石墨炔这种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第一次真实地呈现在人类面前,为碳材料家族增添了新成员。
什么是暗物质?科学家们为何选择在深地仰望星空?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暗物质研究从无到有,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逐步‘领跑’,已经走到了国际前沿。接下来,我们将和外国科学家们一起向人类面临的同一科学问题发起挑战——在寻找暗物质的道路上,看看谁能最先找到暗物质。”岳骞说。暗物质研究对人类社会有何意义?我们的生活会因此发生变化吗?“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