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国潮丨洛阳就是那个一眼千年的城市
博物馆外观以“运河源、隋唐韵、河洛技”为设计理念,连绵起伏的屋顶勾勒出隋唐宫室建筑群的天际线,黄色的唐三彩陶瓷挂板塑造出浓烈雄浑的盛唐意象。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展厅分为三层,一层和二层为“国运泱泱——隋唐大运河文化展”常设展,三层为“一粒米的漕运之旅”多媒体互动体验展。展览聚焦于隋唐大运河所蕴...
古代的粮仓有怎样的储粮技术,粮仓在当时扮演什么角色
优越的水陆条件,使洛口仓在此后的11年间,“筑仓城,周回二十馀里,穿三千窖,窖容八千石以还,置监官并镇兵千人”,“积天下之粟”,当时洛口仓的容量达到2400万石,折合近30亿斤,是隋朝建立的最大粮仓。上图_隋唐大运河(黎阳仓、回洛仓、洛口仓、广通仓)尽管洛口仓规模巨大,但是唐朝统治者对此并不满意。唐...
新书推荐丨《天下宋城》:宋城的归霞与曙光
在建筑风格上,相比秦汉的恢弘朴拙、盛唐的雄浑庄严,宋代建筑语言愈发写意自然,建筑物的屋脊、屋角有起翘之势,突出了意境之美和装饰效果,使宋城成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存在。从横向空间之轴看,在城市规模上,同时代地球另一端的西欧仍处于封建割据时期,“新兴城市”刚开始萌芽,伦敦、巴黎、威尼斯等名城人口尚处在10万上...
为什么古都洛阳看不到多少古迹?|古迹巡游
北宋:官员隐居之地,萧瑟的“西京”命运多舛的洛阳,到宋朝才走完它的古都之路,也基本中止了它不断被争夺、被毁灭的命运。经济中心向东南转移了,洛阳的地位不再那么重要,对于经历太多的洛阳,可能更是一件幸事。入宋之时,洛阳已不再有大都市的景象了,旧日的里坊建筑多被夷为平地,平地上不是农田便是菜圃,过去宽...
古文运动反对骈文,隋唐时便有酝酿,在北宋也经历了三阶段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
李昌舒:科举与北宋士人审美共同体的建构
对于北宋士人而言,士人共同体是他们的“场域”,科举考试就是北宋士人进入这个“场域”的“入场费”,通过科举考试也就获得了“特殊代码”(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生逢千载难遇的时代,忠君爱民是他们最突出的人格特征,这赋予他们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信仰,也就是回到尧舜禹三代盛世的“幻象”。翻检北宋士人文集,会发现从范仲淹、欧阳修、石介...
隋唐洛阳城空间体系研究
别苑即位于城西、面积广大的皇家园林西苑。窟,是指以隋唐洛阳城南郊龙门石窟为中心的龙门地区,上述前两部分主体为世俗社会空间,这一部分为宗教社会空间,反映出“北南呼应,城窟一体;城兴窟盛,城衰窟微”的关系特点。墓,是指隋唐洛阳城城垣之外隋唐时期的大片墓地,普遍位于城郊及县区。
美神再世!她最被追捧的就是这种霸道的神性美吧?
宋代的龙综合了各种奇珍异兽的特征,龙头有龙角龙发龙须。人们通常会采用刻花的手法把龙纹装饰在瓷器上,显得大气尊贵。北宋的剑环式双龙纹金饰,卷草般的波浪之间隐现螺贝,周边环以如意卷云纹、连珠纹。做工精致细腻,龙身修长灵动。到了元朝,龙的头部和颈部都比前朝更小,更加像蛇,通常被称为蛇颈龙。
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新疆党委书记,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尤其是北方少数民族向中原大迁徙,出现了大融合的局面。13世纪元朝建立,规模空前的政治统一局面推动了规模空前的民族迁徙,形成了元朝境内广泛的民族杂居局面。中华各民族在长期发展中,最终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多民族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
董新林:辽上京规制和北宋东京模式
北宋东京城平面布局呈三重环套的“回”字形,是其规划的重要特点之一。北宋东京城营建于平原地带。其外城的修建,主要是为了强化首都的防御职能。宫城居于内城中心,内城之外加筑外城。这样的平面布局,从军事角度讲,最直接的功能体现就是加强首都的防御;从政治角度讲,这是汉族统治者突出“皇权至上”的中央集权统治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