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宋词,成就最高的28首山水词,苏轼一人独占三首
此词写了作者离开长沙途中被风雨所阻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面对困境时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山水的热爱。上片写行船遇风受阻,泊舟山下的所见与感受,下片写停船后作者期待风向回转,天气变好,及时登程的心情。行香子·过七里濑宋·苏轼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
“老顽童”茆帆的山水画公开课
第二,写意山水画技法的整体意识很强,用笔、用墨、用水、用色力求达到高度的统一,所谓“有笔有墨”“墨不碍色,色不碍墨”等;第三,写意山水画的技法通用性极强,在运笔中有用墨,在用墨中有运笔,可将创作者引入一片“自由天地”。最重要的是,写意山水的灵魂是“意境”,明代徐渭的花鸟画、清初石涛的山水画...
摩崖上的颜真卿苏轼书法,从潇湘来到北京
字划左缘和上缘正刀入石,字划右缘和下缘斜刀入石,即保证了字体轮廓的准确度,又细腻体现出刻工对于毛笔书写特征的理解。佚名《“钴鉧潭”榜书》原刻于宋代(公元960-1279年)画芯宽34.5厘米高108厘米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谪居十年。柳宗元在此钻研学问、游历山水,创作了数百篇诗文。其中...
江西是个好地方 | 名画中的江西山水,笔墨间的雄奇诗篇
画中,山水的布局、云雾的渲染、树木的勾勒,都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和谐,这种风格在某种程度上与九江武宁山水的气质不谋而合。黄公望通过此画,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和敬畏,也为后来者描绘江西山水提供了一种美学上的参考。《富春山居图》九江武宁黄秋园:“当代陶渊明”的庐山情黄秋园,江西南昌人,...
读苏轼、游神州 | 跟着东坡游黄冈,一城山水满城诗!
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冬末春初,苏东坡游霍山小赤壁返回途中,见霍山西南方向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早晚云雾弥漫,飘渺若仙。云雾一旦散去,大山便一展磅礴山势,远远望去极其巍峨壮丽,甚是诱人。苏东坡打听这山叫什么名字时,才知这就是李白当年游览此山并留下“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的...
苏轼开篇就封神的一首词,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每一句更是写尽世事...
黄州的山水降解了苏轼心中的浮躁,儒释道学问的研修提升了苏轼的修为,在一降一升中,苏轼抚平心中的褶皱,给软肋覆上了盔甲(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在黄州期间,苏轼变得更加成熟、旷达、超然。在他的身上,形成了独特的人生观,他变得乐观洒脱、随遇而安。黄州是苏轼的人生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黄州对苏轼的重要性无需多言,那里虽然是苏轼...
柳宗元被贬柳州,却写下一生最好的诗歌,网友:笔墨融于山水之间,方...
在内容和意象上,柳宗元的七律总是通过集中概括、简要典型地叙写岭南的风光、风物、风土民俗和自身境遇,进而将诗意转入直抒情感、表现凄怆悲痛的心境上。在《岭南江行》这首诗中,柳宗元以瘴江、黄茆、象迹、蛟涎、射工、咫母等意象来表现自己到岭南的感受,这些意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让人觉得岭南不同于中原风...
苏轼看破人生的一首诗,竟是这首28字的绝笔诗,读来满满的智慧与哲思
其中《题西林壁》,是他与西林寺长老同游庐山西林寺时写下的,西林寺又称乾明寺,位于庐山七岭之西,可以说,这首诗是苏轼赞咏庐山的众多诗篇中最为出彩的一首。苏轼一反歌咏山水的固定套路——简单摄取一个侧面或几个镜头,再去具体地描述庐山富有特征的景象,而是以大开大合的手笔,概括地抒写游览庐山的初体验和初...
不一样的山水
苏轼写山中之月,静谧中滚出了雷音,让我们久久不得平静;李叔同记闽南之感,草木间思绪纷纷;废名笔下的黄梅之水,飘出几分禅意来。这些特点在丰子恺、许地山等人的文章中也有,其间埋着非诗之诗、非文之文。文章之道,并非词语的游戏,乃无言之言、无语之语,那些飘忽而来的弦外之音才更有意思。
苏轼在徐州一连写下五首词,却成为词史上的里程碑,原因让人动容
“一村香”三字很具有乡村生活的特征,说明村子里的人都以农桑为主,这三个字富有烟火的气息和味道。苏轼走进村来,村内处处飘散着煮茧的清香,隔着篱墙,他的不时听到篱笆边传来缫丝女子悦耳的谈笑声。“络丝娘”本俗语中的虫名,即络纬,又名纺织娘,其声如织布,优美动听。很明显苏轼将“络丝娘”的词义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