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最适合city walk的地方,都在这条线上
正如我们看到的明清北京城的“凸”字外形,由北半部的内城与南半部的外城合而为一,整个北京城都是围绕故宫这个内城核心进行部署,而贯穿其中的中轴线就是基准点,完成了左右对称的体形环境和建筑物的空间分配。与其他城市相比,北京拥有了独有的壮美秩序。很长时间以来,在这种固有秩序中,中轴线不断生长着,完成着北京...
字字藏春秋|北京的地名,大有来头
确实。饽饽房、麻花胡同、羊肉胡同、大小绒线胡同等源自明清时北京城里的大量地名,主要是居民根据地物、名人而起的街巷胡同名字,后流传开来。还有一些地名,是以胡同形态特点和所处环境特征命名的。在大栅栏杨梅竹斜街西段,原有一条胡同因长度太短,被昵称为“一尺大街”;与之类似,崇文门外原有一条“一跑胡同...
用好用活中华优秀文明成果 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迸发新活力
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北京博物馆门类丰富、特色鲜明,已形成全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博物馆集群,为打造“博物馆之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城是怎样成为“凸”字形的
明清北京城以恢弘气势、对称格局和“凸”字形态闻名于世。由城墙、城门、护城河构建的城市格局集中体现了森严的等级秩序和有效的城防体系。在修建外城城墙时,最初的设想是环绕内城一周,最终却形成“凸”字形格局,这一建造过程经历了怎样的波折呢?筑城卫君造郭守民中国传统都城以重重城垣护卫宫廷,明清北京城有宫城...
隋唐长安城,中轴线设计成为都城建设典范
将外郭城划分为棋盘式的108里坊也让唐长安城成为中国里坊制封闭式城市的典范被看作是里坊制最成熟的典型ZHONGZHOUXIAN承天门同北京城一样隋唐长安城中轴线上也有承天门它是唐长安城宫城太极宫的正南门根据考古发现承天门修建在18米宽的城墙上...
这些“老外”拍摄的北京城墙,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北京的城门城墙也给喜仁龙留下深刻印象,他在考察中发现明清时期城墙外表的城砖并非单层,而是多层的,最多可达七至八层(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因修筑城墙时与当时财力有关,在经济较好时,城墙多用砖砌,经济不济时只能少用砖,里边多用土填了。城墙高度也略有不同,以内城为例,北城墙是抵御蒙古骑兵入侵的重要关口,故而高11.92米,东城墙...
北京举行“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
二、我们以文化为魂,着力打造京西特色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区我区地处长城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交汇处,有独特的“十大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红色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助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立足文化资源丰厚的区情实际,坚定不移推进“文化兴区”,把文化建设贯穿地区发展全过程,以自然...
5000年不变的理念,2000年的构想,700年时间“画”了什么样的一条线?
先有中轴线,后有北京城北京中轴线始建于元,成型、调整于明清,发展、保护于近现代,是700年城市历史遗存不断累积叠压的结果,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见证了中国向现代国家演进的关键历程。中国近古时期都城有两套系统:“北宋东京模式”和“辽上京规制”,前者为回字形三重环套式,后者为日字形并列式。
百科知识-历史文化(官方)
解析:这幅图展示了一个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孝文帝推行了汉化政策。在北魏时期,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行汉化政策,包括推广汉族文化、语言、服饰等。这些措施导致了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一些贵族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开始穿汉族服装。举个例子来说,就好比现在的一些国家领导人出席国际会...
董新林:辽上京规制和北宋东京模式
北宋东京城平面布局呈三重环套的“回”字形,是其规划的重要特点之一。北宋东京城营建于平原地带。其外城的修建,主要是为了强化首都的防御职能。宫城居于内城中心,内城之外加筑外城。这样的平面布局,从军事角度讲,最直接的功能体现就是加强首都的防御;从政治角度讲,这是汉族统治者突出“皇权至上”的中央集权统治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