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蕴含着丰富的宏观治理思想
《道德经》明确指出,国家没有自己的一贯利益,而是把人民利益当作自己的核心利益、最高利益。《道德经》第四十九章指出,“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其中的圣人可以解读为宏观政策制定者或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在《道德经》中具有多方面体现。第四十九章指出,“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这...
《道德经》之谜:作者与创作时间探秘,古老智慧的溯源
第二种观点认为,《道德经》的基本思想来源于老子,但书中的内容是他口述的,由他的弟子们整理成书,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初期。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教学时通常采用口耳言传的方式。弟子们记录并整理老师的话语,使之成为书面著作。例如,我们熟悉的《论语》便是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第三种观点认...
庄子思想的危害是什么?高维度的思维,拯救不了俗人
这一点与老子的观点不谋而合。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简而言之,为了仁义道德而行仁义道德,也一种是人性的恶。无论是仁义道德,抑或是名利声望,都是人性的私欲在作祟。庄子在《大宗师》讲: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耆欲,是指很大的欲望或者是被欲望牵着鼻子走。
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吗?《道德经》中的观点与大爆炸理论不谋而合!
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吗?《道德经》中的观点与大爆炸理论不谋而合!2024-06-2114:10:05宇宙时空辽宁举报0分享至0:00/0:00速度洗脑循环Error:Hlsisnotsupported.视频加载失败宇宙时空9.4万粉丝热衷于宇宙和时空探索15:13深层解读:用通俗的语言诠释量子纠缠(建议收藏)14:25...
《道德经》中最经典的5句话,藏着人生的智慧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功名利禄,赢得人品和格局,机会不请自来;不争眼前得失,眼光长远谋大略,未来一片光明;不争口舌之快,得朋友者得天下,获得更多帮助。做好自己,不争不抢,反而得到更多。不争,就是最大的争。0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一读就懂的《道德经》
“曲”是不露锋芒的渐进方式,“全”是考虑周密的全局策略(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曲则全”就是采取不显锋芒的渐进方式,达到无有漏失的战略目标,并且具有持久性。整个思维逻辑就像转动的车轮一样,载着我们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如果我们理解了“曲则全”的思维方式,就能领悟“曲中行,逆中求”的《道德经》思维。
让经典活在当下,助力全球青少年与先贤对话
放眼世界,我们可以看到,以《论语》《道德经》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瑰宝,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国界,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阅读经典,以经典为桥,与先贤对话,与世界沟通,我们今天不但要提倡“中华文化走出去”,还要把“全球汉学引进来”,形成文化的双向奔赴。这种双向奔赴的过程,这种跨文化的对话,将帮助青少...
矛盾与中和:从思维方式看“第二个结合”的内在契合性
老子在《道德经》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一观点强调了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以及和谐的重要性。宋明理学时期,中和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提出“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的观点,强调了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朱熹也说:“圣人看天下物皆成两片也。…...
荀子的哲学是以对人类的脆弱性有着深刻理解为特征的
在《天地不仁:中国古典哲学中恶的问题》一书中,方岚生以恶的问题为线索,追踪了战国时期的中国思想家在那个充满冲突和分裂的时代,为寻求人类与世界的和解所做的努力,他对《墨子》《道德经》《孟子》《庄子》《荀子》等战国时期主要哲学著作进行了解读,展开了颇具启示性的比较分析。本文摘自该书第六章《荀子与人的...
北清经管院国学研习社 青城山学习日志—《道德经》的智慧与启迪
一个具有良好德性的企业,能够关注员工的成长与幸福,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建立和谐共生。王教授深入阐述了道与德的相互关系,指出万物皆具德性。这一观点使我们认识到,道德并非是一种外在的规范,而是存在于万物内在的本质属性。通过这一天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道德经》中的智慧并非仅仅停留在古老的书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