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休谟《人性论》:探索道德哲学的现代启示与科学验证
语言哲学家黑尔进一步将“自然主义谬误”归纳为“试图从一个事实判断推导出价值判断”,并指出这一思想最早由休谟在《人性论》中提出。休谟认为,我们无法从“实然”(是)中推导出“应然”(应该),这一观点被后人称为“休谟法则”。然而,深入研读休谟的《人性论》后,人们发现,休谟并未在黑尔所描述的意义上提出过所谓...
教育学知识点--人性论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的意思是仁义礼智并非外界因素加之于我的,而是我本来就有的。这句话符合孟子“性善论”的观点。与题干不符,排除。C选项,荀子关于人性论的教育思想是“性恶论”。“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的意思是人的本性从一生下来就有贪图私利之心,...
任鹏程:儒家人性论的基本内涵及其逻辑演变
正如丁四新所指出:“人性善恶混承认人性内涵的善恶二者是交混作用的,人性不可能摆脱这一善恶相混作用的支配;而世子‘人性有善有恶’的观点则与此有异,性首先是构成生命本身的质体,这一质体隐含善、不善的两面,但心不取,物不采,则性涵情气,并不现实地显现为性善与性恶。”[35]这也就是说,世子讨论人性问题...
教育学人物之孟子与荀子
重点掌握:人物的主要观点和易混点区分。二、知识点分析(一)孟子1.地位:亚圣2.人性论:性善论(教育理论的基础):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3.教学作用:(1)社会功能:得民心(2)个体功能:教育是扩充“善性”的过程4.教学目的:明人伦5.教育内容:以孝悌为主的道德教育。道德规范体系:五常...
儒学研究 | 李涛:人性与政治关系的古今之变——以性善论与性不...
第二种观点认为人性善与人性恶的区分并非中西之别,而是古今之别;古代主张人性善、追求美德政治,现代主张人性恶、追求民主法治。“大体上说,进入近代以来的西方思想家所崇尚的人性论主要是人性恶论……我们所熟知的古希腊的柏拉图,他对人性的认识基本上持有向善的观念,他的巨著《理想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
荀子人性论平议 | 王玉彬
在《性恶》篇中,当荀子直接表达“性恶”观点的时候,几乎全以“用此观之”作为发语词,充分说明“性恶”是荀子基于高度的理论自觉与独特的思想视域才提出的人性观念(www.e993.com)2024年11月14日。这样,还原“荀子道性恶”的“用此观之”之视域,就构成了研究荀子人性论的首要步骤。而且,通过《正名》篇来看,荀子对“名”的界定严谨而精确,“正...
《管子》施政方略的人性论基础
综上所述,《管子》的治国方略均可追溯至其以功利主义为导向的“欲利恶害”的人性论。百家争鸣时期,与《管子》“欲利而恶害”的人性论最为接近的是韩非子的人性论,韩非子同样从功利主义出发、同样强调“利害”对人行为的驱动作用,但是,《管子》的治国方略与韩非子的极端法治理论显然有很大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二者...
...第四讲:梁涛教授主讲《性善与性恶——孟荀的人性论》讲录概要
一、孟子的以善为性论(一)孟子之前人们对性的理解对孟子性善论的解读,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还有一种做法是将孟子性善论概括为孟子认为人性是善的,如东汉王充说:“孟子作《性善》之篇,以为‘人性皆善,及其不善,物乱之也’。”(《论衡·本性篇》)宋代理学家将性分为天理之...
文明社会的基石,是大爱无疆还是爱有差等?
01文明的基石是爱有差等还是爱无差等,自古以来争论不休,涉及人性、道德和社会秩序等方面。02传统儒家认为爱有差等,即从家庭、家族、村社、朋友圈的边界推及至更大范围,如国家、天下。03然而,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博爱”思想试图打破差等之爱,导致社会混乱和杀戮。
论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主张
这一理论逻辑表明,物质生产劳动概念是唯物史观的基石,物质生产劳动观点是唯物史观的命门,唯物史观堪称劳动史观。劳动观点汇聚着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自然与人类、必然与自由、辛劳与享受、统治与解放、异化与自我实现等人类社会历史的基本议题。劳动是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体”,因为,劳动既确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