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最后一年
大概是因为“乌台诗案”中被抄家、又颠沛流离的缘故,这封书信后来佚失。但它几经辗转,竟在黄州这么一个偏狭蛮荒之地重现,只能说是缘太重、拆不散吧。喜出望外的东坡连忙买下,并将这件先辈传下的宝贵遗物“躬亲褾背题跋”,完璧归赵,寄还堂兄。这份上一代结下的缘分到此仍未中断,又延续到了下一代:蒋之奇有...
一首宋代绝妙律诗,颔联是流传千古的绝唱,不愧是黄庭坚的代表作
然而,回到京城不久,他就因为替“乌台诗案”中遭诬的苏轼讲话,遭到了“罚金”的惩处。宋神宗元丰五年(1080年),黄庭坚得授江西泰和县,不得不离开京城,南下赴任。秋天出发,第二年春才抵达。途中池口时遇暴风雨,曾三日不得行,他内心郁郁,一句“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再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
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当晚,贾府确实死了人,但不是林黛玉而是贾母
预示贾府抄家类似“乌台诗案”,是卷入两党之争所导致。之所以讲这些,在于如果计算时间,差不多贾府抄家那年,对应薛家来贾府的第八年,贾母正是七十三岁左右。七三、八四,是个非常不好的古老谶言,被认为老人最难渡过的年纪,有性命终结之忧。显然预示的是贾母去世时间。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和贾母的八旬之庆这两次,...
...苏辙|王诜|香草|乐器|宋神宗|王安石|齐特琴|乌台诗案_网易订阅
“乌台诗案”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事件之一,发生在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至元丰二年(1079年)之间。这个案件主要涉及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因其诗词中被指含有讽刺朝政和皇帝的隐晦之意而遭到弹劾。什么是乌台?这是宋代御史台的别称,御史台负责监察官员行为,纠正政治弊端。在这个案件中,一些政敌利用御史台作为...
顾宏义:《辨奸论》真伪问题考述(下)
就苏轼撰作于元祐元年末的此封书信内容可知,其一,从“仆细思所以得患祸者”之句判断,苏轼反省自己罹“乌台诗案”的重要原因在于“名过其实”,朋友“见誉过当”又“以益其疾”。其二,当时士大夫在“僭侈无涯之心”驱动下,“动辄欲人以周、孔誉己,自孟轲以下者,皆怃然不满也”,可见其时士大夫间“造作言语...
他一生颠沛流离,葬于此处,留下诸多疑问!
嘉佑六年(1061年),他终于踏上了仕途,担任凤翔(今陕西宝鸡)府判官(www.e993.com)2024年11月13日。此后,他历经多达16次工作调动,跨越了我国10多个省份。在命运的折磨下,苏轼从未退缩。36岁那年,他被迫离开京城;44岁那年,他因乌台诗案被押解回京;45岁那年,他被贬谪至黄州;59岁那年,他被放逐至惠州;62岁那年,他被流放到儋州。
苏轼49岁那年夜探石钟山,写下一篇科普说明文,真理精神照耀世界一...
苏轼由于反对新法,被罗织罪名,这就是赫赫有名的“乌台诗案”。元丰三年(1080年)2月,刚刚经历了“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此时苏轼45岁。一向洒脱乐观的苏轼在经历了这场突如其来的莫须有风波后,又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内心是十分痛苦的,思想、情绪一度变得悲观消沉。
苏轼的乌台诗案,究竟是因为哪首诗?宋神宗:谁还敢反对变法?
乍一眼,这话一点儿毛病都没有啊!苏东坡这是表明了自己跟不上变法的潮流,怎么就成了乌台诗案的罪证了呢?一、苏轼摸了了变法派的老虎屁股。公元1069年,王安石担任了参知政事,宋神宗把一切都交托给他,让他主持变法。变法本身没什么问题,问题是没有经过系统的地方实验,贸然在全国推行变法,这就很危险了。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乌台诗案”后苏东坡的心路历程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乌台诗案”后苏东坡的心路历程汉代御史府的柏树上,曾有乌鸦数千朝去暮来,后因称御史府为乌台。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从徐州移知湖州(江苏吴兴),上任才三个月,就因新党的纠弹而被押入汴京御史台狱。罪证是他的诗作,当时给了个诨名叫“诗帐”,由御史中丞李定主持,一首一首地勘问出“...
千古风味面炕鸡的由来
据史料记载,公元1080年至1084年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黄州(今湖北黄冈市),任团练副使,此时的苏东坡,有官无职,有名无实,反倒落得清闲,时常游览于淮水两岸。一日闲游到了蔡州境内(今息县、淮滨),他被一路的北国江南风光所吸引,流连忘返,竟误了归程,于是苏轼便找了一户人家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