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皆能量,为何扎堆“造太阳”?
人造太阳是指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KSTAR是韩国一款超导核聚变装置,研究者们将氢同位素放在这样的聚变装置内,制造出离子和电子分离的等离子状态,且离子必须加热并保持在极高温度下,以模拟核聚变反应。而核聚变,准确来说可控核聚变能,又被誉为人类终极理想能源、能源领域的“圣杯”、未来能源的唯一方向。此时此刻,...
物理学家全力搜索的五种地下神秘微粒
中微子物理学家在格兰萨索国家地下实验室观测到中微子改变了类型状态,太阳的核反应可形成这些不带电子的微粒,主流理论认为当中微子传输到地球期间出现了类型变化。反中微子中微子可能形成于太阳,但也有可能产生于地幔中的放射性元素,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隔离了一些反中微子,它们形成于放射性铀或者钍衰减过程。这种新微粒...
科教兴国专题——历史情况
现在人们已经能够利用铀、钍等原子核内所蕴藏的能量来发电了,不久还将进一步学会利用水里的重氢的核子聚变作为动力的来源。电子学技术的应用,原来只限于通信和广播的范围,现在已经成为进行各种观测、传达、计算和控制操纵的极为重要的环节。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局部的自动化早已实现了,现在正在实现全面自动化,机器不仅能...
据说宇宙最后所有的元素都会变成铁,这是为什么?
像我们的太阳,就是通过这样的形式被点燃了自身的核反应,随后太阳发光发热,不断将氢原子通过核聚变反应聚变更重的原子核,比如说氦。一般来说,氢聚变成氦所需要的条件是很苛刻的,在太阳的核心,稳定达到了1500万摄氏度,而压强也是大得可怕,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氢弹的反应条件是严格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温度了,而点燃...
十大最有野心的科学实验
一些NIF的拥护者表示,NIF可制造出类似太阳内部的可控氢核聚变反应,因此,可用来生产可持续的清洁能源。8.甚大阵——能倾听宇宙的射电望远镜阵列甚大阵(VLA)是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在新墨西哥州建造的射电望远镜阵,是全球最大的望远镜之一,其共有27个口径为25米的抛物面天线,排列成Y型,每臂长约1公里,观测波长...
暗物质探测和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
搜寻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要求极低的放射性本底(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本底来源主要包括宇宙线及其带来的放射性同位素、材料中的长寿命放射性同位素如铀和钍等、人造的同位素(主要由反应堆泄漏和地表核试验带来,如钴-60,铯-137,银-110m),以及各种来源的中微子。为避免宇宙线干扰,和暗物质搜寻一样,实验通常在地下实验室进行。当前...
非凡的物理直觉:“教父”费米与他的费米学派
基于费米的理论,科学家们可以定量地计算原子核的各种聚变和裂变过程,从而为理解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和发热以及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铺平了道路。不仅如此,贝塔衰变有效理论的后续发展——包括双贝塔衰变和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过程的理论计算,也强有力地推动了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进步,其深远影响至今犹在。
《科学通报》2024年9月上旬刊(含“能源电催化专题(I)”)| 文章速递
基于微观核动力学研究光-核吸收截面迟济怀,强雨,裴俊琛当前光核反应研究引起人们很大关注.本文基于时间相关的微观核动力模型——Time-dependentHartree-Fock+BCS研究了光核反应的截面.该方法基于三维坐标空间求解,可以描述任意形状原子核的光核反应.以形变核154Sm为例,本文计算了不同极化光的光吸收截...
利用高能中微子探索宇宙线起源之谜
这些高能中微子能量远高于来自太阳热核反应的中微子和超新星1987A中微子,打开了高能中微子天文学研究的新时代。在中微子起源天体类型的研究中,IceCube发现中微子和伽马射线耀变体列表缺乏明显的相关性,这些耀变体最多贡献30%的弥散中微子观测流量(100TeV以下);同时伽马射线暴与中微子观测间也缺乏空间和时间的相关性,最多...
一周前沿科技盘点|他们让太阳物理研究迈入日冕磁场常规测量时代;
1、《Science》丨他们让太阳物理研究迈入日冕磁场常规测量时代在不同日期测得的日冕磁场分布图叠加在日冕极紫外图像上磁场是太阳物理最重要的物理量,正是太阳磁场的演化导致了黑子11年周期、百万度高温的日冕以及猛烈的太阳爆发等重要现象。正因如此,测量太阳磁场一直是太阳物理学者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早在1908年,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