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说什么?
孟子把这四种“心”叫做“仁、义、礼、智”四端之心,认为它们就是“良知”的基本内容,人所有的道德行为都是由这四种道德意识的萌芽扩充而来的。而王阳明所认为的“良知”,最重要的就是孟子所说的“是非之心”,是人人都有的。是非之心,这是不用思考就能知道、不用学习就能做到的,所以叫做良知。良知就是先天...
黄敏:牟宗三的“中国式唯心论”刍议
牟宗三认为,西方的idea是从认知意义立言,是知识论语境,而中国哲学中如孟子之本心,是从实践理性,从道德实践所说之心,用idea翻译心,不符合中国哲学的语境。从他晚年对唯心论的种种表述看,1992年底提出的“彻底的唯心论”一语便成为其中国式唯心论的最终表达,也是他对中国文化大综合与中西哲学传统未来融会方向的解答。
何玮:元初朱子学与朱陆合流思想窥探—对胡炳文明德本心说的分析
象山的“本心”概念从孟子的“良知良能”“四端之心”中转出,此本心是天之所与的人人皆具的仁义之心,而不是人的知觉活动之心。它作为一切价值的根源,是一种先验的道德理性或价值自觉能力,人若能依此本心而视听言动则合于道德的要求。因此“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本心即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这也是朱子...
《孟子》精神论(105)|人的自由与命运
解:孟子说:“充分达到心的端末,就可以知道人的本性了。知道了人的本性,也就知道了天之所命了。保存人的本心,培养自己的本性,就是侍奉天的方法。生命可短可长都没有二心,时时刻刻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以等待它,这就是立在命运面前(对待它)的方法。”孟子是在自己性善论的思想框架中讲出这番话的,此节中,...
许家星:王船山对饶双峰《孟子》说的批评与接受
摘要:王船山《读四书大全说》对朱子再传饶双峰的《孟子》说加以深度剖析,从解经方法上严厉批评饶双峰过于分析的区别法“自误误人不小”,简直是“石田中求罅隙”;在理气观上,船山倡导理气不相离、理势不可截然分的理气相因观;在人心论上,船山严格辨析真心、本心与佛老之别,对双峰以人心为仁之解极表赞赏;在仁...
儒家仁爱推演的四个层面
心学代表人物陆九渊提出“心即理”的命题,仁既是人之本心,又是理(www.e993.com)2024年12月20日。“仁义者,人之本心也。”(《陆九渊集》卷一《与赵监》)陆九渊说:“夫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孟子曰:‘夫道一而已矣。’又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如是则为仁,反是则为不仁。仁即此心也、此理也。求则得之,得此理也。”(...
历史的尘埃——东亚阳明学与维新革命
但郑寅普举出崔鸣吉的和议主张,敏锐地从这里窥出其与朱子主张和议的相违之处,从而由“独知”的良知学观点切入,细腻地探索崔鸣吉的“独知”的“本心”。因此,郑寅普认为两派的“大义”说,实都未触及到崔鸣吉的“真血”,而说:“在迟川的生平里,万一有名利心的话,不能成为迟川;若有名利心的话,也不...
儒学研究 | 刘强: 孔子的仁学与“心学”
三是“求心”说。因为“心”的难以“存养”,所有才会“失其本心”或“放其良心”。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告子上》)...
樊登:余生最好的活法,内心富足
底气来源于坚守本心孟子,出生战国中期。那个时候,各国竞争激烈,杀伐征战,混乱不堪。然而孟子并不怕,甚至还有点嚣张。在《孟子》开篇,他见到了最爱打仗的梁惠王。梁惠王开口就问:“老人家,不远千里而来,您一定能给我们国家带来很大利益吧。”结果孟子一句话怼了回去:...
吴根友 |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对欧洲文明的拒斥与接受
不过,作为当时中国极富远见又有深刻思想洞见的徐光启,虚心揣摩熊三拔等人对传授西技的保留态度,还有更深一层的哲学考虑,即他们可能担心,人们会因为技术之便利、获利之充盈而走向淫逸的生活,忘记了为善之本心与本性。这一层次的揣测可谓深谋远虑,也可以说是儒家士大夫“义利之辩”的思想前见对熊氏等传教士心态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