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中的节气之美——《敦煌岁时节令》编后
就这样,岁时节令融入了农业、民俗、艺术等诸多内容,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莫高窟现存4.5万平方米的壁画中,保存了大量与岁时节令有关的内容,涉及传统民俗、礼俗与佛俗,并融合丝绸之路与敦煌独特的自然风貌与社会环境,形成了大量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岁时节令”文化。莫高窟第285窟中,威武的雷神挥椎击鼓,...
【辛宝】寒流袭来小雪生,如何温阳与养阴?
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古籍《群芳谱》记载:“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小雪时节,地表的温度凉而变寒,但是寒气仍不足以产生全天性的凝冻存雪不化现象。小雪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率较高的节气,气温会逐步...
这是一则科普帖!汤圆在古代叫……
有观点认为,诗中的“珠”指的就是汤圆。有意思的是,清代陈作霖在《金陵物产风土志》中曾经说过,“汤团谓之元宵,以节名也。”资料图:汤圆被制作成一颗颗麻将的样式。陈超摄“古代汤圆或者元宵一般为圆形,中间包有馅料,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有阴阳包裹、蕴藏万物的寓意,因此,它是一种节令食物,象征季节尤其是阴...
古代不少伏羲女娲像里,各自手持圆规和矩尺,是什么含义?
这是说,帝尧命令羲氏、和氏,按照天上星历之象去认识了解日月星辰,把由此得到的地上的气时节令传授给众民。“羲”是“伏羲”;“和”则是“女娲”。“伏羲”,古时有多个名字。《易.系辞下》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包牺氏,即为伏羲,亦称伏戏、宓羲,还被称为太昊。
文化中国行·诗意节令|白露:秋气发初凉
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斗指庚,人们迎来节气——白露。此时节,暑天的闷热基本结束,天气渐渐转凉。由于昼夜温差增大,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露水,故名“白露”。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解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昊天晴且高,秋气发初凉。...
这是第一部中国古代金银器通史,扬之水说:它们就在那里,只等我叫出...
当时的心情,不妨用“狂喜”来形容(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之后又发现出自宜兴北宋法藏寺塔基的镂花银饰片,饰片中间一方用于装饰吉语的牌记,其上打制“宜春耐夏”四个字,便可以立即断定它是春幡,南宋杨万里所咏“綵幡耐夏宜春字,宝胜连环曲水纹”,正是此类节令时物。联系之前看到的不同时代的相关实物,一条完整的证据链呈现出来了。在...
为什么古代死囚行刑,多选在秋冬,那春夏适合做什么呢
为什么古代判犯人死刑却不着急处死犯人,非要等到秋冬时节呢?秋冬季节既然可以处死犯人,那么春夏季节适合做什么呢?“秋后问斩”这一词最早来自于《礼记·月令》一书,书中有记载:“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意思是秋风到的时候,白露霜降,寒蝉鸣叫,老鹰会用自己捉到的小鸟去祭天,这时候就要开...
文化中国行·诗意节令|夏至:昼晷已云极 宵漏自此长
“一候鹿角解”是说,鹿角属阳,夏至阳气盛极而衰,鹿角感阴气而脱落。“二候蝉始鸣”是指,蝉因感阴气之生而鼓翼鸣叫。“三候半夏生”则是说,喜阴的药草半夏在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这个颇富诗意的名字也似乎提醒着人们夏天时光已过半。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表示,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
诗意节令|雨水:一犁春雨趁农耕
我国古代将雨水节气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意思是这一时节,水獭开始捕鱼,大雁从南方飞回北方,草木抽出嫩芽。雨水节气还有不少民俗,比如回娘屋、占稻色等。“回娘屋”指出嫁的女儿要带上礼物回娘家;“占稻色”指老百姓通过爆炒糯谷占卜收成。
文化、民情与风俗的生动写照——谈中国古代节假日的传承与演变
举例而言,《荆楚岁时记》专门记载荆楚一带,也就是今天长江中游地区的岁时节俗,堪称保存至今我国最早的一部专门记载古代岁时节令的专著。其中记载了节日的一些有趣细节,大多是今人不太了解的。《荆楚岁时记》中记录了正月一日至七日每天属于何种节日:“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羊、四日为猪、五日为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