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陈寅恪别出心裁的2道考题难倒大半考生,只有1人让他眼前一亮
所以说他心血来潮,匆匆定下两道考题就潇洒的走了。第一题是以《梦游清华园记》为题目,写一篇作文,第二题就是对对子,上联“孙行者”,要求考生对出下联。看上去这两个题目,通俗易懂,没什么不同寻常之处,陈寅格所说的“庸俗”怕是用处地方了吧!其实这两题都不简单,暗藏深意。首先《梦游清华园记》,...
1932年的高考题,陈寅恪出上联孙行者,绝配下联为何不是祖冲之?
上联是“孙行者”,很多人就觉得这也太好对了,下联那就是“猪八戒”呗。当时,也有不少应试的考试是按照前句作答的,甚至有考生作答“沙和尚”、“唐三藏”。但如此作答的考生结果都是一样——不合格。实际上,陈寅恪给出的标准答案的“祖冲之”和“王引之”,答出其中之一即是答对。这样的答案相信已经有看官觉...
1932年高考题:陈寅恪出上联“孙行者”,下联为何不是“猪八戒”?
不过在当时的考生中还是有能人的,其中一个名叫周祖谟的考生,给“孙行者”对出的下联是“胡适之”,用的是当时最时髦的人物胡适的名字,十分有趣,出乎陈寅恪的预料。(周祖谟后来成就很大,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用心良苦当时正是白话文蓬勃发展的时期,因此有人在报纸上批评清华大学食古不化,不应该“出怪题”为...
上联是“孙行者”,下联哪个最合适?
例如,“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答案:A、胡适之,B、周作人,C、郁达夫,D、唐三藏。此题为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的语文试题,是由陈寅恪先生编制的。当年整个语文考卷只有两道题,一道是作文题,一道就是此对联。陈寅恪先生的“标准答案”是“胡适之”。不过,据...
陈寅恪考试出上联“孙行者“,考生一半交白卷,仅一人对出下联
这道试题出自苏轼对仗文学的巅峰之作“前世我可能是陆行者,后世我要学胡汉推”。诗中出现的“寒露”是狗名,“行腿”是动作动词,“折”、“之”都是虚词。胡(猢狲)孙二字的意思是一样的,用“胡适之”代替“孙行者”是最合适的。这个问题引起波动
清华大学上联“孙行者”,很多考生交了白卷,只有一人对出下联
下联被才子对出其中只有一个人拿了满分,他的答案是“胡适之”(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胡适,字适之,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胡与孙都是姓氏,在古文里,适和行都是到达的意思。至于最后一个“之”和“者”都是虚词。最关键的是他的答案也是一个人名,对应上联的人名,可谓精妙。这样优秀的答案让人找不到扣分的地方,于是...
人名中的对联: 上联“孙行者”下联成为绝唱!
1931年秋,清华大学入学考试的国文试题中就考了一个姓名对联,当时陈寅恪给出的上联是“孙行者”,当时的同学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很多人答的都是“猪八戒”“唐三藏”甚至还有人对的是“王八蛋”。可见当时的考生搜肠刮肚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下联。后来官方公布的下联是“祖冲之”,用“祖”对“孙”;“冲”对“行...
清华入学考试题:“孙行者”对下联,多数人交白卷,唯一人满分
另一项为“对对子”:上联为“孙行者”;上联为“少小离家老大回”。考生面对“奇葩”的对对子题目,五花八门的答案就更“奇葩”了。不妨看一下当时记者的报道:记者探得考卷中之可笑者,兹摘录数则如后:对孙行者除王引之、韩退之、胡适之、祖冲之较好者外,普通皆对陈立夫、郁达夫、王献之、周作人,以唐三藏、...
上联: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下联:你发财,我发财,你我发财 这样...
早在1932年,国学大师陈寅恪在为清华大学入学考试出的语文试题中就有对联的题目:上联“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答案是“胡适之”,的确是绝妙好对———“孙”与“胡”均为名词,且合起来为胡孙(联绵词“猢狲”的通假);“行”、“适(到……去)”均为表示进退的动词;“者”、“之”均为虚词。有的对“祖冲之...
孩子上联“指南针指南指北,不指东西 ”,父母认输,外婆:我来
不是说你学历高就一定对得好对联。不然,当年陈寅恪先生在清华入学试卷上写的上联“孙行者”,也不至于让那么多人交白卷了。事实上,很多所谓的“绝对”,都并非出自文坛名家的,而是被民间普通人对出来的。随便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民间有一个传了很多年的绝对,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