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授受不亲”还有下一句?后半句才是孟子的思想精髓!
当然这句话用于教育孩童异性之间保持距离也并不失为一种好的举措,毕竟朗朗上口又印象深刻,只能说应时而变吧~关注美生乐乐,和你一起分享美丽的生命哦~
韩振华:孟子是个讲“逻辑”的人吗?——基于对西方汉学视角的考察
在“救嫂”时,只要实现目的,换用其他手段也是可以的;但是对于“救天下”来说,却必须“援之以道”,而且容不得对“道”做出某种折衷,因为,“折衷之后的手段‘道’同时也造成了折衷的结果。‘道’打了多少折扣,我们最初设定的完美目标也会在最后打多少折扣”,“当建议孟子作出妥协以拯救天下时,淳于髡并没有意识...
南怀瑾先生:孟子见梁惠王时是这个王最悲愤难受的阶段
如果不用你,便杀掉你。他似乎同意了我的意见。你赶快想办法走吧!迟了,就要完蛋。”商鞅听了,对公叔痤说:“你放心吧!他既然不肯听你的话用我,哪里又肯听你的话杀我呢?”换句话说,商鞅了解梁惠王的心理,根本没有把他商鞅这个人当一回事。
两千年前,谁是“一线城市”?
另一个是战国时期稷下学宫,由齐国官方提供经费,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各种思想学说都可以在这里传播,据西汉刘向《别录》,当时的谈说之士皆期会于此,孟子、荀子、张仪、苏秦、邹衍、淳于髡等大咖均在这个学宫里发表演说。这个学宫,是那个百家争鸣时代缩影。“稷下”已经成为当时的一个著名文化品牌。汉代,临淄...
论赋的起源和赋文体的成立
姚鼐辞赋类不仅收录了屈、宋楚辞,还收录如淳于髡的《讽齐威王》、庄辛的《说襄王》、东方朔的《答客难》、司马相如的《难蜀父老文》《封禅文》、扬雄的《解嘲》《解难》等等,这个认识就本质上与我前文所说相合,即汉代士人除了熟悉的五经文献以及公府应用文体外,其因政治社会现实生活需要产生的文体要求,只能另外...
孟子性善论意在强调心性的完美性,是完全独立和自由的思考主体
这段话的大意是:淳于髡问孟子,既然礼规定男女之间送接东西都不能碰手,那么一个男人的嫂子掉水里了,是否要伸手拉她?孟子的回答是,如果不拉落水的嫂子,那是禽兽(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男女授受不亲固然是礼,但不能机械地固守礼,重要的是要会权变,嫂子落水时,当然要去拉她。
丘成桐:今日中国科教兴国、科技创新,必以数学为基础
在齐国,邹衍得到齐宣王的尊重,在稷下这个地方发展了五行学说和阴阳的观念。稷下学宫容纳几乎各个学派的学者。上述的荀卿在五十多岁就曾游学稷下,其他学者包括淳于髡、慎到、田骈等。在那个时候,楚国的兰陵,齐国的稷下,是天下学术中心,媲美古希腊时代柏拉图的学园。
“想当然耳”
看得出,他是淳于髡那样的滑稽者流,似乎更适合记在《史记》的《滑稽列传》,而非敦厚的《左传》。他引《祈招》,其实就是讽谏楚灵王“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如果《祈招》真的存在,那无论是从作者、受者还是从内容上说,都极有分量,很难被忽视,可以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的左史倚相怎会...
孟学研究 | 田丰:王者师与贤能政治: 孟子“ 不见诸侯” 义发微
淳于髡的质疑明显指向的是孟子何以不出仕而援天下,他举出了嫂溺叔援手的权变情境,当孟子同意以后,淳于髡以此推类:天下溺,为何不变通以拯救天下?孟子一方面同意天下正处在溺的状态,认为在这一点上和嫂溺可以类比;另一方面孟子又指出这个类比不恰当之处:天下溺和嫂溺的区别在于,嫂溺并不是以礼援救,援救用的是手,虽...
“三十而立”何以“立”:回到西南联大,重温一堂人生课
孔子说:“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以立,未可与权。”这几段意思,可以和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相互发明。为什么“可以立,未可与权”?因为对于礼没有了解的人,不知道礼随时可以变通,所以“未可与权”。像孟子说男女授受不亲,淳于髡问道:嫂子掉到水里,可以用手去拉她么?孟子说:“嫂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