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名门死于穷困,杜甫的一生为何“高开低走”
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这祖孙两代人在性格上似乎确实存在隔代遗传,性格孤傲自负,在一些时候容易得罪人。杜审言曾在吉州因为与同僚关系不睦下了大牢,差点丢掉性命,杜甫同样在成都幕府里与同僚矛盾重重,甚至有严武要杀他的异闻传说。杜甫杜甫与李白有何交往@Amy512:李杜有什么交集呢?王炳文:李杜真实相处的时间,集中...
诗圣杜甫的西行漫记,是由一首首荡气回肠的史诗聚合起来的,其中一...
蒋兆和先生对人物面部细节的把控和表情的拿捏表现出非凡艺术天赋和艺术造就,这张杜甫画像自1959年诞生以来,好评如潮,成为教科书乃至各大资料中被引用最多的杜甫肖像,一度成为杜甫的定格照。或许,在人们心目中,一代伟大诗人杜甫本来就是长这样的。这幅画像满足了人们对杜甫的所有想象。烽火岁月中的诗人杜甫闻官...
豆瓣8.9分!孩子必读!《唐宋八大家文学课》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个性一样,如匕首,似投枪,逻辑严谨,论证有力,夹叙夹议,大开大合,真正做到了是思想的武器。他的一篇《答司马谏议书》如唇枪舌剑,逼得司马光暂时离开政坛,专心去写书。在董宇辉看来,《唐宋八大家文学课》是孩子了解唐宋八大家的故事的很好的文学读本,能够帮助读者完整了解八大家的生平故事...
杜甫的历史图景:更好地理解杜甫,更好地理解唐代
但从事实上来讲,到了宋以后,杜甫所谓“诗圣”的地位的形成,是他的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于政治的批判(当然政治批判是站在忠于朝廷的立场上)、对于一般人的痛苦和灾难的描摹,这些都构成了宋以后杜甫成为“诗圣”的最基本的要素。所以某种程度上,宋以后的人,一直到现在的研究者,他们对杜甫都是带着内外两种崇拜,这...
从长安到成都,杜甫一路上写下恢弘的史诗,将盛世的遮羞布狠狠扒开
本文从杜甫的视角出发,以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重拾杜甫一路向西的人生旅程上写下的重要诗篇,反观安史之乱给家庭带来的悲欢离合与颠沛流离。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为了躲避安史之乱的战火,一路向西,出关中,过秦州,来到蜀中,过上了飘零寓居的生活。
用思想和情感贴近古典诗词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是尚友也。”中国古典诗歌与作者密切相关。孟子思想中这种根据诗人生平与时代背景对作品进行解读的方法,被后世的文人反复提炼,形成了文学欣赏的基本逻辑——“知人论世”。深入到作者生平中去。只有知道了李白一生的遭遇,才能对李白的诗作进行更深入的剖析,形成一...
郁贤皓 | 李白的家世与生平
二、李白的生平分期李白阅历丰富,长期漫游各地,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其一生约可分为五个时期。1.蜀中读书与任侠从五岁到二十四岁(705—724),是李白蜀中读书游历时期。他自幼博览群书,小小年纪便显示出过人的创作才华,自称“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上安州...
“世上有但丁、有莎士比亚,还有杜甫”
诗是最难翻译的东西,更何况是讲究用典、韵律、寓情于景的古诗词,再加上儒释道、士大夫文化的隔膜,西方人眼中的杜甫李白,与我们眼中的相比,必定有着巨大的差异。那么,他们是怎么欣赏和解读唐诗宋词的呢,那些耳熟能详的诗句翻译成英文后,再转译成现代诗,又长成什么样子?这就像在一双别人的眼睛里观看我们自身,别...
“诗佛”王维:年少成名到山水田园,人生最大的智慧是放过自己
是年,王维则授太子中允、集贤殿学士,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时与贾至、岑参、杜甫等人唱和甚多。公元759年,任命王维为尚书右丞;白帝城李白遇赦,后东归浔阳;公元761年王维去世。王维主要生活在大唐诗歌创作蓬勃发展的阶段。王维的思想品德从王维借历史题材咏赞前人的诗中,如21岁时所作的《燕支行》等,能对他早期...
从长安到成都,杜甫写下一首接一首的史诗,将盛世的遮羞布狠狠扒开
安史之乱中,杜甫到底经历了什么?本文从杜甫的视角出发,以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重拾杜甫一路向西的人生旅程上写下的重要诗篇,反观安史之乱给家庭带来的悲欢离合与颠沛流离。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为了躲避安史之乱的战火,一路向西,出关中,过秦州,来到蜀中,过上了飘零寓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