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个问题,莘庄又上热搜了……丨半农笔谈
宋代按照汉字字音分韵编排的音韵学著作《集韵》(1039年完稿)中有“莘”字,义项之一是“音辛,细莘,药草”,(《康熙字典》1985年版,第1152页)“莘”是个形声字,按照形旁+声旁的造字原则,艹字头表示它是一种植物,“辛”是它的读音,“莘”字应读xīn。“莘”是一种药草,亦即细莘,亦可写作细辛。乍看“莘庄”...
从“等待”之“待”是“形声字”,说到“右文说”和“因声求义”
“待”字,还真是“形声字”。《说文》:“待,竢(俟,si)也。从彳(chi),寺声。”这是说,“待”是“形声字”。“彳”为“形旁”;“寺”为“声旁”。《荀子.成相篇》:“治之志,后埶(势)富,君子诚之好以待。”《康熙字典》注:待,“叶时吏切。音侍。”魏文帝曹丕《浮海赋》:“众帆张,群...
林卫辉丨《诗经》里的五谷杂粮
后来写作“菽”,这是形声字,其中“艹”为形旁,“叔”为声旁。至于叫“豆”,有考古学家认为,“豆”本来是一种装食物的容器,可能经常用来装豆子或装用豆子做的食物,于是干脆就将“菽”称为“豆”了,而作为器具的“豆”,却因太复杂、不实用而退出历史舞台,被碗、碟等所代替。“菽”最初指各种豆类,随着豆...
“死”字里有个“夕”,是不是“夕”多了就会害死人?
从《说文》小篆来看,“冎”的小篆字形是“”,目测再怎么切一半也切不出“歺”的小篆字形“”[1];要是再上推到它们的甲骨文字形“”与“”,差距可就更远了。现代文字学家裘锡圭老师考证后认为,“歺”的甲骨文字形“”,应该是铲子、铜锹一类的挖地工具。[2]不管挖地的技术有多强,挖地时总要切分土壤,...
“漯”字溯源兼及“漯河”地名的规范——基于《说文解字》的训释
南朝《玉篇·虫部》“螺,音骡。蜯属。”宋代《类篇·虫部》将“蠃”“螺”合在一起列为字头,“蠃螺,庐戈切。蚌属。大者如斗,出日南张海中。或作螺。蠃,又鲁果切,蟲名,蜾蠃也。”湾也是形声字,水(氵)为形旁,弯为声旁,指河湾。《广韵·删韵》“湾,水曲。”依据地方志和辞书的解释...
古代没有拼音人们是怎么认汉字的?古人反手丢来6种方法厉害
这是古人在“直音”“读若”之后创制的又一种注音方法,就是是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www.e993.com)2024年11月5日。写作“甲,乙丙切”。反切的基本规则是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也就是说取前一个字的声母和后一个字的韵母拼出一个新的读音来。《康熙字典》中的字主要采用此法注音,如“武,文甫切”。
尴尬确实读“jiān jiè”,“gān gà”才是错的
“尴尬”两字的形旁均为“尣”。除了字形随着汉字由篆书转为隶书、再变为楷书发生的小变化以外,“尬”的写法从古至今没有区别,一直是个从尣介声的形声字。不过“尴”就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了。收录“尴尬”的字书辞典中,均一致指出“尴”是一种俗写,而并非正字。这个字的正式写法应该是“尲”。
“那马户,那又鸟”中的语文问题
鸡,也是简体字。繁体字写作“鶏”或“雞”,这两个字中都是以“奚”为声旁,后来简化为“又”,就看不出声旁这个意味来了,不过以“鸟”为形旁这一点还保留着。实际上,以“鸟”为形旁,和以“隹”为形旁,在造字的原理上并无不同。“隹”本身就是一种短尾鸟,所以,以“隹”为形旁的字大多与鸟有关。比如...
字有道理:最新整理的识字教学大全,快转发给家长们收藏吧!
但也有个别字形旁与字义不符的,如学习“牺牲”这个词,学生知道字义是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有的学生提出:“老师,为什么这两个字是牛字旁呢?”我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得出:“牺牲”过去指杀牛、羊等来进行祭祀活动。学生马上就理解这两个字的牛旁的含义。
古代没有“拼音”,古人如何“识字”?这法子,厉害了!
其实,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识字功能。主要的识字形式有:形声字,直音法,读若法,反切法四种。形声字会汉语的人,基本上都知道,汉字中有很大一类字是形声字,这类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表示类别,而声旁就是表示读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