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和微观之间:中国近代的行业发展与社会变迁
他认为,各行各业相互依存,构成了完整的社会经济链条,因此要深入研究经济史,必须扩展至行业史研究;行业史研究是经济史宏观研究向具体研究过渡的关键方法和途径,能够在宏观和微观、定性和定量之间架起桥梁。他表示,在行业史研究中,研究者需要具备整体性视角和理论归纳能力,要从社会发展中识别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他举例提...
底层打工人:挣扎在宏观与微观之间
这是中国的债务问题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的一个本质区别,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很多是外债,但中国几乎全是内部债务,是结构问题,是分配问题。所以不要担心所谓的宏观杠杆率和债务/GDP之比,只要调整分配的政策,淘汰落后低效的企业,帮助穷人挣到钱,把千千万万购房者还房贷的负担降下来,就会慢慢地将这些债务问题消化。
如何弥合中国经济宏观数据和微观主体之间的“温差”?韩文秀回应
中共中央7月19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针对中国经济宏观数据和微观主体之间存在“温差”的问题,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作了回应。有记者问,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从宏观数据看保持了持续向好的态势,但宏观数据和微观主体之间存在一定“温差”。请问在进一...
宏观数据VS微观感受:“温差”是怎样炼成的?
“温差”在一个时段存在是合理的,但如果拉长时间轴,把二者的关系放在更长远的视角看,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总体是匹配、协调和一致的。当下“温差”虽然明显,但这是阶段性的,疫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很多微观主体遇到暂时的困难。如果放眼三年,“温差”就小多了,...
正确认识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的关系
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一定程度上是客观存在的。正如2023年7月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所指出的,这是由宏观数据的综合性和微观感受的局部性决定的。宏观数据来源于对整个经济体的综合统计和宏观分析,而微观感受则是每一个经营主体、每个居民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直观体验。理论上,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体都存在一定的...
张明:2024年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有望显著缩小
反过来,如果2024年中国GDP增速能够达到5.0%,那么2023年与2024年两年GDP平均增速也可达到5.0%以上(www.e993.com)2024年11月14日。因此,我认为,在2024年,虽然经济增速可能略低于2023年,但宏观经济数据与微观主体感受之间的“温差”却有望显著缩小。《21世纪》:2024年宏观政策有哪些重点?
「首席观察」从微观到宏观 市场的“隐忧与期待”
那么,当折射微观层面的企业与居民之信贷数据与投资行为不同寻常,当中观层面的外贸与运输指标发出预警信号,当昭示宏观层面的政策展望与经济增长释放出新信号,市场的“隐忧与期待”是什么?投资者将何去何从?微观:企业与居民的信贷与投资行为7月的信贷数据显示,新增人民币贷款为2600亿元,低于市场预期和历史同期...
从宏观到微观:打通投资的堵点
在中国做投资,也绝不能只懂宏观。因为从宏观周期分析到成熟的投资策略之间,还有三个重要的问题要解决:一是宏观落地的交易选择,二是中观的行业选择,三是微观的标的选择。所以,“宏观”必须加上这几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才能形成一套完整而科学的投资体系,这就是所谓的“宏观+”。
南开大学陈宗胜:宏观微观对总体形势向好感受不一 主要是角度和...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是宏观层面与微观个体感觉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人们的消费信心不强、有所顾虑、民间投资较为谨慎等问题仍然存在。对此,陈宗胜表示,从宏观层面来说,现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是肯定的,但在一定程度上,普通老百姓(603883)没有非常强烈地感受到经济复苏带来的变化,这主要是角...
香港金管局新规:消费贷款冷静期为你省钱长智慧
三、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角度分析冷静期根据市场分析师的观点,冷静期的设立对借款者和银行的影响是双向的。微观层面:对于借款者来说,冷静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缓冲期,这样他们能够更科学、理性地申请消费贷款,防止过度借贷导致的个人经济负担加重。同时,通过冷静期的设置,借款者难以冲动消费,其信用风险也随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