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里人们吃的稻米和肉从哪来,“考古中国”发布重要进展
“申遗”的时候我们讲,良渚古城遗址包括了古城、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还有一个瑶山遗址区,这样描述的时候,1000年被拉成了一条直线,压缩成了一个平面,普通人对这1000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如何演进,不清楚,眼前只有一张地图。这1000年里,良渚社会到底是怎么发展的,这些才是考古学家更在意的问题,...
良渚遗址群家底已摸清!“考古中国”最新进展发布
目前,通过对凌家滩、寺墩、福泉山、玉架山、良渚等中心聚落和中初鸣、磨盘墩、柘林、大榭等遗址的系统发掘和多学科综合研究,对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整体进程的认识得到显著提升。对从崧泽到良渚的演进发展的动因、过程有了较深认识,对各中心聚落的结构和演变有了进一步了解,丰富了对良渚晚期社会多元性的认识,形成区域...
马王堆帛画·居延汉简·良渚古城
2007年11月29日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良渚古城的重大发现为“石破天惊”“中华第一城”。良渚从此不只是文化,更是文明。考古工作中,考古人员有时顶着很大的压力,正是考古人宁可抓错也不放过的精神,一批一批的重大发现得以与世人相见。据“文博时空”公众号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地方新闻精选 | 考古发现良渚古城曾有2万多居民 神木废水处理厂...
“现在发现良渚古城城内的2万多居民可能和现代城市非常类似,城里面可能有宗教人士,有贵族,然后有大量的手工业者,城里没有农民。他们的粮食、肉食这些原料都是从四面八方外部输入的。为统领大量不同来源的人群,良渚社会建立了统一的宗教信仰和王权制度,进入古国第二阶段。它以复杂的玉礼器系统,庞大的良渚古城,作为信...
浙江文化里的科学④ | 良渚古城遗址:五千年前城市规划的科学前瞻
良渚古城复刻沙盘生活在良渚古城的人民依水而生也以水为生,他们住的太湖平原,海拔只有2米多,天目山又是浙江省的暴雨中心,每年季风季节很容易形成山洪,洪水一来,房子就容易淹掉,所以,良渚人为了保护自己,必须建水坝,堵住洪水。为了抵御洪水的侵袭,聪明的良渚人规划出了庞杂的水利系统。考古队发现在良渚城外水系共...
浙江移动:5G遇上五千年,来一场良渚古城的数智全景体验
环球网科技报道记者樊俊卿2019年10月31日,在5G浙江省内正式商用当天,中国移动浙江公司与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双5计划”,即利用5G、VR、AR、AI等现代科技手段全景式展现历史文化遗产,提供声光电触等全方位体验,把历史场景鲜活展现出来,使人跨越时空、身临其境,享受“文化大餐”(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去年,中国移动浙...
良渚古城遗址考古故事:神奇“玉琮王”如何发现?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13日电(记者上官云)“良渚文化存在时间是距今约5300年到4300年,主要分布区在长三角太湖流域。”日前,在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如是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作为良渚古城遗址发现者之一,刘斌认为,不管是从修筑古城的工程量、精美...
良渚遗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今年新启用的国家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用整整两篇课文(第3课、第21课)的巨大篇幅介绍了“中华文明之源”——良渚遗址。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1936年被首次发现。经过四代考古学家长达80多年的接续考古,证实了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5300年到4300年。大量考古学物证充分...
良渚古城遗址:五千年前城市规划的科学前瞻
答:最要紧的就是起到雨季防洪的作用,让处于平原的良渚古城能避开山洪的破坏性影响。同时,也具有蓄水灌溉的效果。还有就是运输功能,筑坝后能够连接多个山谷,形成水上交通网络,方便运输。良渚人使用的农耕用具:石犁问:除了建筑工程层面,良渚时期还有什么令人惊叹的科技成果?
从一个个线索追下去,他们追出了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古城
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举行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代表了中国5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城市文明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给出了高度评价。作为2007年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者,刘斌曾长期主持良渚的考古发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