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不可说丨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是实写,是用典
“日啖荔枝三百颗”出自苏轼《食荔支二首并引·其二》: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在文字上最早见于西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写作“离支”;苏轼原文都写成“荔支”或“荔子”。苏轼这首诗歌的大致意思是说,惠州甚好甚好,这罗浮山下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好吃的水果...
苏轼晚年被贬岭南,吃荔枝上头后写下千古名篇,后人为此争论千年
前人为了提醒后人吃多荔枝的“副作用”,于是就借用了苏轼的名句,让这一告诫更加生动传神。苏轼爱吃荔枝,就说“日啖荔枝三百颗”;李白爱饮酒,就说“会须一饮三百杯”,张翰爱吃莼菜、鲈鱼,于是就有了“莼鲈之思”,官不做也要回家去吃,其实这些都只是文学上的夸张。荔枝、美食、鲈鱼、莼菜,这些都很好吃,但是...
葛洪苏轼来代言 药香千年罗浮山
他还写下流传千年的《惠州一绝·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惜,苏轼重游罗浮山的梦想未实现,他在惠州住了两年七个多月,只去过一次罗浮山。苏东坡在惠州的行动是受约束的,没有官府的同意,他不能出城,要想游览罗浮山,必须要有官员陪同。可惜的是,苏轼一...
作物的故事丨“日啖荔枝三百颗”:苏轼与岭南荔枝
宋白诗:“嘉阳信美郡,风物眷多奇。有湖题明月,有楼名荔枝。”赵抃诗:“嘉阳天远被熏风,荔子呈祥郡馆中。”吴中复诗:“莫爱荔子红,岁作嘉州孽。”范纯仁曾于1070年权成都府路转运使,曾以眉州绿荔枝寄吴仲庶,并有诗:“嘉川荔子著芳名,携从归鞍到锦城。”绿荔枝是西南荔枝中的一个品种,《海录碎事》载,“...
三次被贬不认怂的苏轼,走到哪吃到哪,用美食抚平心态
苏轼也洞悉食物搭配之技,在《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诗中将荔枝和众多美食搭配在一起并感叹道:“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充分体现其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苏轼同庄子一样认识并接受了现实的必然性,但相比于庄子的“安时处顺”,苏轼多了一份对生活的热情和认真。
苏轼一首《惠州一绝》道出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苏轼这首《惠州一绝》是一首咏荔枝的七言绝句(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整首诗先是介绍了罗浮山的秀丽景色,以及盛产各种新鲜水果的情况,最后,引出对荔枝甜美可口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岭南一带风物的热爱之情,同时体现了他乐观积极、随遇而安的旷达心态。整首诗明白如话,如话家常,自然流畅,水到渠成,巧用衬托,善用夸张,以物传情,立...
于东坡而言 荔枝是美食也是乡愁|东坡大家讲
直到宋朝,居住在荔枝产地以外的人们,能够吃到新鲜荔枝的机会也并不多。那么苏轼第一次吃到新鲜荔枝是什么时候呢?现场的嘉宾围绕着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李昕升认为,苏轼在到达岭南以前,并未吃到过鲜果。《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中的“初食”究竟指的是当年“初食”,还是人生中第一次吃到鲜果,暂时无法确认。但...
诗不可说丨那些年,苏轼吃荔枝发的“朋友圈”,可不止“日啖荔枝...
词作下片以写美人笔法写荔枝、写食荔枝,风情动人。这“十八娘”,当然指向原先苏轼在诗作里认为“儿女称呼恐不经”的“十八娘荔枝”,可能以之填词反要怡情,这也是一语双关的。而词作上片专写荔枝进贡,议论生发。前两句写,闽地(福建)珍贵贡品荔枝进献朝廷,快船急速如箭发;后两句说,停止进贡荔枝四百年来,以至于...
90句,唐宋八大家传世金句,品鉴古人智慧瑰宝,汲取千载不朽才思
具体来说,这八位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散文家包括:来自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两位巨擘,以及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六位文坛泰斗。接下来,我们将一同品鉴他们各自创作中流传千古的经典名句。韩愈,字退之,豫州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他是坚贞不屈之首,古文运动之首,推崇李杜之首。
苏轼千古传颂的美食名句,细读后,满是牢骚与辛酸
比如他写的《食荔枝》家喻户晓,而且一提到荔枝,大家都知道这是岭南的特色。因为一首《食猪肉》诗,红烧肉开始远近闻名,后来成为了东坡肉,一直流传至今。苏轼贬谪到黄州,写了一首《初到黄州》,全诗既有美食的飘香,也有被贬后的辛酸无奈。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