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落叶诗词,清秋有梦,叶落成诗
落叶哀蝉曲汉·刘彻罗袂兮无声,玉墀兮尘生。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重扃。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刘彻最爱的女人就是李夫人。秋天到了,看着落叶,听着蝉声,他又想起了李夫人。他看着她的衣服,无声,住过的房间里,台阶上已经有了灰尘。房间里清冷而寂寞,叶子落在关闭的门边。想念着佳人,...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以蝉比兴,以蝉寓己,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此诗是骆宾王身陷囹圄之作。骆宾王的这首《在狱咏蝉》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作于他入狱患难期间,通过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其品行高洁却遭陷害磨难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整首诗情感充沛,功力深至,比喻明确,用典自然,语意双关...
文人爱蝉,咏蝉之诗层出不穷,用意自殊
但是,读薛涛的咏蝉诗,其意迥然,与他人不同的心思跃然纸上:“露涤清音远,风吹故叶齐。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她不写一只蝉,而是写蝉声相和,却各在一枝,并不相见。这种别出一格的观点是前列诗人不曾有的,可见她的与众不同的才情,以及隐约能够窥见的隐秘心情。她明白自己不过是个弱女子,不好去学文人自...
谷鸟一声幽——王维诗的声响与译文转化
诗歌断行的来回折返又被单个词的声效所凸显:“无”(no)、“林”(woods)、“回响”(echo)、“苔”(moss)的英文读法,三种圆唇音交替使用,本身便强化了回声的效果,将“返”和“复”表达出来,读起来如空谷余音、悠悠回荡,正合了原诗中的“人语响”与幽静。在这个译本中,从“无人可见”的暗林到落日余晖下的...
图像、隐喻与象征——元代绘画蝉的母题意象与符号阐释
作为中国文学中常用的物象,蝉在诗作中由咏物至咏情逐渐转变,被赋予了更多象征意义而成为固定的母题意象,在绘画领域随之也出现以蝉为表现的作品。元代蝉题材的绘画作品日趋流行,在花鸟草虫绘画中更是常见,图像中蝉的母题意象不断叠加丰富,具有多种深厚的隐喻,成为图像主题诠释的重要媒介。作为诗画领域共享的母题,蝉在...
一无名之辈写下首山水诗,王维,孟浩然争相模仿,却无一人能超越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联(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以其精妙的构思和巧夺天工的笔法,成为《入若耶溪》一诗的点睛之笔,也成为诗史上的经典名句。诗人以其独特的审美感悟和艺术表现力。将声音这一感官元素,发挥到了极致,给读者以强烈的美感体验和艺术享受。这种以动衬静、以有声写无声的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实属罕见。它不仅...
18首写给红颜知己的古诗词:如同一封封情书,写满了思念与眷恋
秋风送爽,寒蝉的鸣叫划破寂静的长亭,一场急雨刚刚停歇。离别的时刻悄然临近,我在都门外的帐篷中,与你举杯,却无心饮酒。留恋的眼神交织,然而,兰舟已在催促启程。我们紧紧相握,泪眼相对,却说不出一句话,只能默默凝噎。想到此去经年,千里之外,烟波浩渺,暮霭沉沉,广阔无垠的楚天之下,我将独自一人。自古以来,多情之...
怜君孤秀植庭中:李商隐写一株小松树,就是在画自画像 周末读诗
南朝沈约《咏梧桐诗》,“秋还遽已落”,首句即切中梧桐早凋,但遣词效果远远超出对事实的描述。秋还,即秋天回来,我们说一叶知秋,只是知道节气入秋,但夏天并未结束,立秋后仍有处暑,遍野尚骄阳蝉声,这里说的“秋还”是处暑过后,秋天真的来了。这感觉来得突然,一雨入秋,所以说“遽已落”,梧桐树叶转瞬已经落完。
德报说节气 | 今日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古时楚称蜩(tiáo),秦晋称蝉。叫声清亮,俗称“知了”。蝉鸣里树影明灭,忽觉夏长。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野生中药草,能治伤寒寒热、喉咙肿痛。夏季过半时,最适宜采集它地下的块茎。夏至天气降水量大夏至,正是盛夏到来的时候,所以在江南地区会多次出现暴雨天气,严重的时候还会有洪涝灾害。
最经典的10首咏蝉诗,李商隐名作第二,榜首是“人蝉”合一的佳作
第3名唐朝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此诗通过歌颂蝉的清高风雅和不同凡响,暗喻自己高洁品格,无需吹嘘自能声名远扬,诗句间透露出自信之情。全诗短小精练,言简意深,托物比兴,形象生动,含蓄委婉,韵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