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子:中国奴隶社会论析
有学者文章称:“郭沫若仅凭大量人殉,就简单地判断商代是奴隶社会”,不能成立,因为“战俘并不是奴隶,只是从原来的生产关系中暂时脱离出来的人,他们究竟属于什么阶级,取决于以什么生产方式与生产资料相结合”。[12]不少人附和此观点,认为安阳殷墟的殷商陪葬者既为战俘,即非奴隶,不能将战俘人殉作为奴隶社会证据。其...
「乡村振兴」刘守英:关于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讲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到《资本论》时,马克思讨论的是资本主义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着力点更多地落在了生产关系,即怎样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去打破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但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矛盾的前提是什么呢?前提实际上是先有生产力的发展,所以马...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讨论及反思
金冲及认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变成了的”,从1840到1864年“中国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但是就整个说来,中国社会的性质基本上还是封建社会”;1864到1894年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及反动统治秩序暂时稳定时期”;1895到1900年是“中国半殖民地...
国家治理 | 创新生产关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如果说生产力是经济生产方式的质料方面,那么,生产关系便是它的形式方面。正是从生产关系这样一个角度出发,我们看到,不同于上面那种流于表面的、纯粹的技术史观(或生产力决定论),马克思同样提出了一种以斗争和反斗争为核心内容的新的历史观。在这种历史观中,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到共产...
蒲清平: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由此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两大基本范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能动地反作用于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由‘高素质’劳动者、‘新质料’生产资料构成,以科技创新为内核、以高质量发展为旨归,适应新时代、新经济、新产业,为高品质生活服务的新型生产力。”新...
中央再提劳动报酬占比,攸关每个人利益,还有社会与文明的演进
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我们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终究是看它的生产关系,什么样的生产要素决定它的生产力创造、积累与分配,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建起各个类型的社会形态(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如果一个社会,少数人能够凭借对生产要素的占有,进而去榨取大多数人的所得,占有不属于他的劳动所得,这就是一个剥削社会。
近代以来的主要矛盾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
1956年的社会关系调整以完成民族资产阶级清理为标志(后因国际环境等原因后续出现了一些对八大思想的偏离),这一阶段主要解决资源归属权问题,即解决以土地为首的社会资源归属于哪个阶级,以及什么样的政体代表这些阶级的问题,这也就催生了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一化三改”运动等工作。生产关系调整主要解决的...
《周制与秦制》:中国社会形态的两次战略性更革
第一次大更革(周制演为秦制)发生于周秦之际,在生产力进步(牛耕、铁制农具使用)、生产关系演化(土地可以买卖的地主经济取代土地占有是政治特权的领主经济)推动下,世袭贵族式微,军功新贵、参政士子崛起;“天子与贵族分权”的宗法封建制,演变为“帝王通过朝廷命官统辖庶众”“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君主集权制。秦汉...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
在生产关系层面,他指出,人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13]。马克思主义所谓的“现实的个人”其实指的就是这种状况,这便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分工和私有制作为同一个问题两个方面来谈的主要原因。在阶级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往往主导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和精神生活的话语权,所谓社会革...
王琛伟|新型生产关系的特点和形成路径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的突破提升必然要求生产关系发生深刻变革。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看,每一次重大科技进步都伴随着生产力的大幅提升,而生产力大幅提升又催动生产关系的系统性变革。最为典型的是时至今日人类社会所经历的前三次科技革命,乃至目前正在经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