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西安之行,鲁迅为什么失望了?
鲁迅在1925年给许广平的信中也描述了讲课情景:“我以为可悲的,而听众木然,我以为可笑的,而听众也木然,都无动,和我的动作全不生关系。”所以,办“暑期学校”是个场面活,真实价值不大,也没见哪个听课的学生后来成材了,写回忆文章。刘镇华感觉鲁迅讲的内容太文,跟吹捧自己没啥关系,又托人邀请他到陕西讲武堂给...
秋夜-鲁迅
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
为什么鲁迅的文章陆续退出语文教材?
鲁迅的作品适用于所有人,你理解到什么程度,它就相应到什么程度,不但可以作为入门,还可以作为归宿。为此,鼎力推荐“特别纪念版”《鲁迅全集》(1938年原版竖排影印版)。1938年版《鲁迅全集》,是中国的第一部鲁迅全集,更是鲁迅作品出版史上最有纪念意义的一套真正的“全本”。一套书的版本之所以值得永久收藏,往往取...
为什么鲁迅的文章会陆续退出语文教材?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我和很多人一样,真正喜欢鲁迅是在步入社会以后,尤其是亲见过一些残酷的社会现象,体会到现实的不公,品尝过努力却失败的无奈之后,曾经被硬塞进脑袋的鲁迅先生会不经意地蹦出来,陪你一起发发牢骚,针砭时弊。这种感觉太像潜伏在黑暗处的火花,深埋在地底的惊雷,多年之后,居然带给你重见天日、浩然警醒的震撼。当年读...
品读《秋夜》
鲁迅先生的散文诗《秋夜》,一开篇就很特别:“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作者不说有两株枣树,而是一株一株的述说,类似电影中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枣树”。突出了作为个体的枣树那伟岸不屈的孤独战斗者的形象,寓含着作者孤军作战、坚韧不拔的内心情怀。
后院的《秋夜》
后院的《秋夜》▌姜异新著后院沿着墙,种了不少花木,西边种了三棵青杨,其他地方种了榆叶梅、花椒、黄刺玫(www.e993.com)2024年11月17日。现在只有黄刺玫和前院的丁香,是1925年的清明节先生亲手种下的。其他都没有保留下来。当时院子的泥地上开满了太阳花儿,惹人喜爱。鲁迅管它们叫铺地锦。
鲁迅说,观察上海,要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
一九二七年十月二十五日,鲁迅到劳动大学作了题为“关于知识阶级”的演讲,提出了一个“真的知识阶级”的概念,其内涵有二:一是“对于社会永不会满意”,因而是永远的批判者;二是永远“为平民说话”,并且“不顾利害”,“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在某种意义上,这可以看作是鲁迅的自我宣言。他在上海的最后十年,正是坚守...
126年前,鲁迅在这里成为了“周树人”
这样的“两棵树”,在鲁迅的成长轨迹里一直存在。江南水师学堂里就有两株光绪十六年所植的广玉兰,枝繁叶茂。就在写完《秋夜》后的第二年,鲁迅在北京种植了两株白丁香,至今依然在北京的鲁迅故居中长的挺拔高大。“在江南水师学堂,可以看见院内有两株大树,一株是广玉兰树,还有一株也是广玉兰树。”沈卫威模仿鲁...
南大文学课|鲁迅不仅有两株“枣树”,还有丁香和广玉兰
1924年9月,鲁迅在散文《秋夜》中写了两株枣树;1925年4月,鲁迅在北京种植两株白丁香;而鲁迅17岁时在南京求学的江南水师学堂里,种有两株广玉兰……似乎总有“两株树”如影随形,贯穿了鲁迅的一生。7月22日,在南京大学优秀中学生文学营中,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卫威从“两棵树”讲起,带领100多名中...
他在这里写了《野草》《彷徨》,纪念鲁迅迁居特展在京开幕
在第一单元的展区中,陈列着的玻璃煤油灯、彩花盖碗、烟灰缸等都是鲁迅在“老虎尾巴”中的使用过的物什。鲁迅曾在在《秋夜》里生动地描写过这盏蓝色的玻璃底座、透明灯罩的煤油灯,“小飞虫……他们一进来,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丁丁地响……”就是在这微弱的灯光下,鲁迅写下了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