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诽谤罪的判刑标准与案例分析
诽谤罪是指以虚构事实或捏造事实的方式,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交媒体和网络的发展,诽谤行为的发生频率逐渐增加,给许多人带来了困扰。本文将深入探讨诽谤罪的定义、构成要件、法律条款、判刑标准以及相关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罪名的法律后果。诽谤罪的定义(DefinitionofDefamation)在法律上...
【普法宣传】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暴力言论需担责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行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
案例解读|诽谤背后的法律利剑:正义律所教你如何守护个人名誉
诽谤罪是一种严重侵犯他人名誉权的犯罪行为。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诽谤行为往往会给受害人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害。01定义与特征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从而构成的犯罪。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
侮辱、诽谤、非法披露:网络暴力治理之路
朱婷提到,2022年11月2日,中央网信办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明确“网络暴力针对个人集中发布侮辱谩骂、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违法信息及其他不友善信息,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扰乱正常网络秩序”,对“网络暴力”有了一个界定。2020年12月14日,“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诽谤案”当事人吴女士收到法院...
什么是网络谣言,你真的清楚吗?
一、网络谣言定义: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如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传播,缺乏事实依据且具有攻击性、目的性的不实信息。二、网络谣言涉及领域:网络谣言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突发敏感事件、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自然灾害、校园安全等。三、识别谣言方法:网络谣言通常具有夸大事件严重性、断章取义、移花...
南山镇公布“躺平”工作人员:可以如实反映,但不能诽谤和诬告
南山镇公布“躺平”工作人员:可以如实反映,但不能诽谤和诬告近日,南山镇作风效能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2023年度“躺平”休闲人员拟定名单,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这份名单上的人员,被定义为在工作、生活中选择“躺平”,即选择低消费、低欲望的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南山镇作风效能领导小组办公室表示...
怎样算是假唱?专家解读“五月天”假唱风波三大焦点问题
赔偿金额一般为门票等价款费用的三倍。他还表示,如果调查结果证实“五月天”是真唱,而且经纪公司也有证据证明举报者和视频发布者存在造假、恶意篡改、恶意传播、诽谤的行为,给他们造成了名誉损失或其他损害,可以向举报者和发布鉴定视频者追究责任。
男子为报复将他人露脸隐私视频发黄网,涉两罪被判刑,是哪两宗罪
02、侮辱罪的定义是什么?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
罗翔:网络暴力刑事治理的三组悖论
根据2023年7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的定义,网络暴力行为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侵犯他人隐私;(2)网络侮辱谩骂,(3)网络造谣诽谤行为。这主要涉及刑法分则第246条规定的侮辱、诽谤罪的适用。如何有效地对网络侮辱诽谤进行刑事规制,有三组悖论值得关注。
三八妇女维权 | 妇女维权法律知识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人格权,是指为民事主体所固有而由法律直接赋予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各种人身权利。人格权是广义的概念,除以上讲的生命健康权外,还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妇女的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人格权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妇女的人格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