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林随笔|曾亦:儒家提倡怎样的“以礼治国”
儒家以“三代(夏商周)”为小康社会的理想,主张“以礼治国”。礼的本字是“豊”,在甲骨文那里象征着人们击鼓献玉以敬奉神灵。《说文解字》云:“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春秋时期,孔子通过总结和反思“三代”的礼文化,赋予其新的思想内涵,使礼衍生出其他一些功能,进而建立起一套新的思想体系。
阐释儒家文化千年智慧
千百年来,人们怀着崇敬之情纪念孔子,以庄重之礼祭祀孔子,传承着尊师重教、慎终追远的儒家文化传统。汉高祖刘邦路过曲阜,以太牢祭祀孔子,为帝王祭孔之始。由唐至清,祭孔礼制逐渐成熟,对所用祭器和祭品的种类、数量均有明确要求。展览中有一组铜器,出土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文庙附近一处宋代窖藏,包括爵、鼎、簋...
掌握送礼艺术,洞悉儒家礼仪精髓,在人情世故中游刃有余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传统上很注重礼尚往来。“仁、义、礼、智、信”,其中,“礼”是中国儒家思想比较经典、比较辉煌的一页。送礼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为什么要送礼呢?换个问法,送礼这一行为的文化基础是什么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礼物,以及它的由...
儒家的礼最初指的是什么?
儒家的礼最初指的是什么?2024-08-0709:00发布于北京|556观看4112手机看看鉴粉丝5.3万|关注4+关注作者最新视频209|04:31魏书24史中评价最低,秽史的骂名从何而来?2024-08-30715|04:11为何陈书在24史中存在感最低?2024-08-29171|04:20唐太宗为何亲笔写史?2024-08-28推...
孔子讲仁,孟子讲义,荀子讲礼,儒家提倡的小康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毕竟孔子的时代大同已经成为了过去,而作为内心肯定大同时代的思想家,孔子只能求其次的选择能够接近于大同的小康,如此,儒家人建立了中庸之道,认为大道没了还可以有中道,而所谓中道,就是小康,就是仁政,就是王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儒家是儒墨道法四大学派当中唯一一个没有剑走偏锋的学派,他们并不做任何极致的追求,...
下跪磕头是儒家传统?—“小人儒”既不懂文明也不解传统
时至今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死灰复燃的跪拜礼毫无疑问属于封建糟粕(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因为吐槽网友来自某“儒家大省”,部分网友连带着批评起儒家思想来,认为跪拜礼是儒家传统礼仪的一部分,是儒家思想中等级和尊卑意识的体现。那么跪拜礼究竟起源于何时?这种带有贬损人格性质的“礼仪”真的是儒家思想中“礼制”的一部分吗?
儒家实践智慧的三个面向
儒家实践智慧以“仁”为道德根基,启示我们在日常的做人做事中,应当时刻牢守道德底线,关注言行的社会道德效应。儒家实践智慧对“义”的方法论智慧的重视,启示我们在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与事务时,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理性而周全地应对。儒家实践智慧对“礼”的规范性意义的强调,则启示我们一切言行都必须在道德与...
哲学研究 | 杨国荣:礼的哲学意义——基于《 荀子 · 礼论》的考察
关键词:《荀子·礼论》;规范性;度量分界;礼有三本;神道设教礼构成了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从先秦开始,哲学家就从不同角度,对礼的意义作了考察,其中,既有《仪礼》《周礼》《礼记》这些成书于不同时代的综合性论著,也有对礼的个性化考察,《荀子·礼论》便是荀子比较集中讨论礼的一篇著述。
儒家思想中的修身之道
古代儒家倡导“君子之学”,反对“小人之学”。儒家认为,一个人通过学习获得的道德理念,如果不能内化于心中并外化为行为,那么纵使他学到的东西再多、学得的内容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什么时候才可以将学习告一段落呢?那就是将所学落实到实践中去,即“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荀子·儒效》)。儒家之所以强调“...
洞天寻隐·学林纪丨礼浸山野:宋代山水画中的礼仪图像研究
元初的道教典籍《道书援神契》中也把“醮坛”的来源追溯到社稷坛:“古者,祭皆有坛。后世州郡有社稷坛。《记》曰:坛而不屋。古醮坛在野,今于屋下,从简也。”[11]在以儒家礼制观念为主导的国家祭祀中,祭坛很早就形成了三层的形式,而方坛又是最常用的形式。北宋聂崇义所编《三礼图》中有“方明坛”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