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能亲手触摸商代的文物,上海这场古代科技文物展放大招了
“随着古代科技不断突破,窑温从原始状态的800度、1000度,最终提升到1300度,人们也逐渐学会掌控烧窑过程中氧化液和还原液的用量,从硬度到色彩,石器在氧化状态和还原状态中呈现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张雪松解释道。利用展馆中的大幅墙面,这样细致专业的科普介绍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观众眼前,并与实体文物形成多...
全国科普日 | 看!千馆展览为你呈现科技力量
商朝人烧制陶器时竟已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秘诀?这些文物背后还蕴藏着哪些古人智慧和硬核科技?作为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之一,“巧同造化——中国古代科技文物精华展”正在上海奉贤博物馆展出。展览共展出来自全国30余家文博单位的124件/组展品,通过丰富的文物展示、交互式动态演绎、沉浸式Box空间体验等方式,详细展示文物精...
【“象”往之地的绿野之歌】匠心独运,古艺焕新——傣陶的新生之路
经过反复的实践,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陶器未完全烧透,氧化还原反应时间过短,导致陶器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裂开。这一发现不仅解决了烧制过程中碰到的难题,也为她后续探索适合不同陶器的烧制方法奠定了基础。现如今,玉章凤已经掌握了适合不同陶器的烧制方法。融合并进,傣陶焕发新活力。“流传千年的傣族制陶工艺,能...
美好生活在云南 | 曲靖会泽土陶:1300摄氏度高温后的华丽蜕变
“这是柴灰烧化了之后形成的流釉,是木柴烧到1300多摄氏度后形成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为窑变。”邓科满从窑里拿出一个陶制品说。邓科满告诉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窑变反应的效果和空气湿度、窑子温度、泥料等因素都有关系,形成窑变的效果是不可控的,只有出窑时才知道是什么效果,就像开盲盒一样,每次出窑都是“见证...
汉代陶瓷之谜:从“灰陶”到“铅釉”,历经何等蜕变?
匠人们开始尝试新的烧制工艺和装饰技法,使陶瓷器的造型更加多样化,纹饰更加精美细致。在汉代的砖雕、陶罐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图案和题材,有的展现出神话传说,有的反映历史事件,有的则表现出对自然的崇敬和赞美。同时汉代的陶瓷艺术也受到了丧葬文化的影响。作为古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礼仪,丧葬仪式在汉代...
最后一周!5折起竞拍华宁陶好物,超值陶器只要9.9元起
华宁陶的陶土经过高温烧结后,稳定性高、安全卫生,不易氧化变质,且耐酸、碱(www.e993.com)2024年11月6日。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形成的微孔网状结构,犹如人体的毛细血管和汗腺,起着呼吸和透气的作用。绿釉酒壶在华宁陶酒罐中倒入原酒,酒罐“吸入”空气,让氧分子渗入酒中,酒中成分缓慢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加速了酒体的老熟,同时,酒体中挥发的燥辣...
叶子:自然界的红铜矿并不多,那青铜器所用的铜是如何冶炼出来的?
孔雀石,化学分子式为Cu2(OH)2CO3,因其色彩与孔雀的羽毛相似,所以得名。它与红铜矿石常常分布在一起,又因为颜色与铜锈相近,所以考古学家们推测古代炼铜最早是从孔雀石开始的。人类开始尝试将孔雀石投入炉火中,在木炭存在的情况下加热到1083℃时,铜便经由氧化还原反应而制得,反应式如下:...
画笔难描 南昌事 千年景德觅瓷史
大家可能都知道,中国瓷器的起源在汉代,汉代以前的是陶器,直到东汉,在浙江越窑一次烧陶时,草木灰偶然地飘到了陶罐上,开窑后人们发现陶罐上多了一层结晶体,后来被称为釉层,这才有了瓷。我们现在称呼这种最早的瓷为‘原始青瓷’。从东汉到两晋,中国的瓷区一直都以浙江为主。唐代以后,青白瓷出现,景德镇这个瓷区...
浙江发现8000多年前人类遗址 可能系杭州人始祖
夹碳红衣陶是上山文化(距今大约11000年-9000年,位于浙中地区)的典型代表,这次试掘中发现了大量红衣陶片,内含有铁,所以呈红色。说明那时候的人已经懂得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烧制出自己需要的颜色。用挖出的陶瓷碎片还原出一个陶盘和一个小钵。复原红衣陶盘外形像现在的小脸盆,直径约40厘米,可能是用来盛放食物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