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达尔文遇见拉马克——达尔文学说2.0|《信息、生命与物理学》
1948年,麦克林托克取得了她研究生涯中最惊人的发现:染色体片段可以转座,即在基因组内改变位置。这种现象就是广为人知的“跳跃基因”(也称“转座子”),颜色为马赛克模式的玉米就是这样产生的。今天,基因组转座被看作演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据估计,人类基因组中有多达一半的染色体经历过这种“基因体操”。癌症研究者...
一个院士的肺腑之言:诺奖级的科学成就,不是靠钱能砸出来的
麦克林托克(BarbaraMcClintock)是不畏权威,坚持科学真理的典范。这位女科学家相当了不起,她1944年到1950年就研究发现了玉米里边存在可跳跃的基因,后来被称之为“转座子”。当时她的报道发布之后,许多人都说是胡说八道,她的论文不让发表,在国际大会上被人轰下去,但她仍然坚持不懈。后来她发现“转座子”理论不仅在...
妈妈要是痛经,生的女儿也会痛经,生的儿子会得疝气?是真的吗
看到这个说法,让我想起了以前一个很有趣的实验,叫“麦克林托克效应”。有位叫做麦克林托克的女研究生,在做游泳教练的时候发现,同一个宿舍的女生一开始大姨妈时间各不相同,但一起住了一段时间后,她们的大姨妈会在同一时间到来。为此她还特意对135名17~22岁不同月经周期的女生做了实验,再次发现她们的月经周...
在一起住久了,月经都会同步?其实是一种错觉!
“女性月经会同步”的说法,又被称作“麦克林托克效应”,来自1971年《自然》杂志上一篇《月经同步与抑制》的哈佛大学研究论文。作者心理学家玛莎·麦克林托克(MarthaMcClintock)跟踪了135名住在同一宿舍楼的大学女生,发现朝夕相处的女生组比随机排列的女生组月经开始日期相近度更高,因此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一种能够影响月...
生理期同步是女性生育竞争策略?这个谬论曾获满分
“月经同步”问题的首次研究源于1971年,月经同步现象被称作“麦克林托克效应”,(网易科学人)当时还提出了“阿尔法子宫”这一概念,即子宫会分泌某些激素调节月经周期,甚至会影响周围其他子宫,使得月经周期一致,但该理论之后仍被怀疑无法证明。除此以外,还有一种观点是“社会调节同步”,即居住在一起的女性可发生性行为的...
大姨妈真的会传染吗?想要月经准时来试试这几招
早在1971年就有一位心理学研究者在《自然》上发表文章解释了这种现象,后来以发现者的名字将它命名为“麦克林托克效应”(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说的就是同住的女性们会出现“月经同步”的现象[1]。但这种说法很快被推翻,原因是一个月有四周,每个人的月经周期又不完全固定,所以两个女生之间月经间隔最长14天,平均差7天。
女生的大姨妈还会“传染”?
也就是“麦克林托克效应”(Menstrualsynchrony)指的是:近距离生活的女性月经周期相较没在一起时会变得越来越趋同当时,麦克林托克推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一种“信息素效应”信息素也称做“外激素”指的是由一个个体分泌到体外被同物种的其他个体...
刚刚,两位mRNA疫苗奠基人获得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McClintock),细胞遗传学家。1983年,她因“发现可动遗传因子”而获奖,是首位单独获得该奖项的女性科学家。丽塔·蒙塔尔西尼(RitaLevi-Montalcini),神经生物学家、医生。1986年,她与生物化学家斯坦利·科恩(StanleyCohen),因“发现生长因子”而共同获奖,共同分享一半奖金。
女性同居久了,为什么经期会同步?听听医生怎么说
麦克林托克效应月经同步的现象在1971年的时候,就被美国心理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并且相关研究成功发表在了《自然》期刊上。她在当时设立了一个具体的研究,把来自一所女子大学的135名女生分成了室友组、密友组、随机组。半年之后,麦克林对女生的月经来潮日进行分组统计,她发现室友组和密友组的来潮日间隔从之前的7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