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炜| 回忆斯莱扎克教授——柏拉图“未成文学说”的解释学
所谓图宾根学派的柏拉图解释,核心要义是严肃对待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提及柏拉图"未成文学说"(agraphadogmata,209b15)的说法,并通过亚里士多德及一系列古代证言来重构这一没有在柏拉图对话中直接体现的理论。学派奠基者汉斯·克雷默和康拉德·盖瑟一方面根据古代的间接文献——即亚里士多德和古代注解传统中对柏拉图...
哲学| 早期浪漫派和黑格尔对柏拉图辩证法的重估
黑格尔向我们指出,柏拉图的辩证法就是理念论,理念论是既对大全作整体性的思考,也是完整描述大全进行自我反思与认识的过程。任何二分、对立与矛盾都被包含于这个生生不息的运动中,但也被一种更高级且更基本的同一所扬弃。反过来,这种同一又在各种差异冲突的环节中不断地被实现和完成。在黑格尔的柏拉图诠释中,他以自...
柏拉图与古典学:第十一届全国古典学年会纪要
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黄水石老师报告《论柏拉图哲学的使命》,认为柏拉图的哲学旨在通过灵魂的自我说服为之奠定根据。东北师范大学罗兴刚老师的《回到柏拉图:当代语言哲学困境探究》提出,柏拉图的苏格拉底不仅遭遇了当代语言哲学同样的问题,对话中也隐藏着解决当代语言困境的可能。四川师范大学章勇老师报告《智术师的现代研究及其两...
艺术能量学——什么是艺术、艺术性和艺术化?
1.模仿说——最早由古希腊哲学家提出,特别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而现实世界又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因此艺术是不真实的。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但因为艺术能够表现普遍性,所以它比具体的历史事件更真实。2.表现说——这一观点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是艺术家内心...
对谈|重构“反讽”——从修辞到哲学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面说,教化是所谓的灵魂的转向,让我们从变动不居的世界当中抽身出来,将目光从这个流变的世界转向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苏格拉底会说,教化就是培养这样一种能力,从各种各样的意见当中挣脱出来,通过不断地反思和追问去获得真理。罗蒂会说,教化就是最终意识到我们自身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建构给自己做了...
张志伟: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本体论|认识论|存在论|亚里士多德|...
由此,巴门尼德以“存在”为对象的存在论就演变成了亚里士多德以存在的意义或存在方式亦即“范畴”为研究对象的形而上学(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当亚里士多德以诸范畴的体系来解决存在问题的时候,他实际上所建构的乃是“存在之网”亦即世界的逻辑结构,因而区别于柏拉图理念论之等级制的理论秩序,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是一个以ousia为中心...
柏拉图的理念论--《西方哲学史》系列十一
柏拉图认为哲学家是一个热爱“洞见真理”的人。哲学家爱的是美好本身。爱好美好事物的人只有见解(opinion)而知道绝对之美的人则有知识(knowledge)。知识和见解的区别。知识是对某种存在事物的知识,因为不存在的东西不是某种事物。这样来说,知识是不会出错的。而见解是可能被弄错的,见解是关于既存在又不存在的事物...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柏拉图的“理念论”,根本分歧是什么?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他用了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
陈寅恪对柏拉图有误解吗?
柏拉图理念论产生的背景是要继续乃师苏格拉底的遗志,对付智者派的相对主义。我们在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的对话中可以看到,苏格拉底总是追问事物的普遍概念和定义,如什么是美,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勇敢等等。但正如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所指出的,苏格拉底并没有把普遍定义看作是分离的东西(《形而上学》1078b),而...
孔子和柏拉图关于和谐社会构想的比较
柏拉图“理想国”的构想当然是与其理念论的世界观密切相关的。柏拉图认为,世界原有两重:理念世界和感性世界。理念世界是由各种客观的精神即理念组成的、统归于善的理念的体系,它是真正真实的世界,是感性世界的本质。感性世界则“是由一个神或造物主以善的理念为指导,以理念世界为模型,将各种理念模型加诸原始混沌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