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都寻找关汉卿
还有一种说法,称金元之交有两个关汉卿,一个是杨铁崖《宫词》中的“大金优谏关汉卿”,被赐名为硕德闾(似蒙语,意不详),但他肯定不是伟大剧作家关汉卿。不论籍贯在哪儿,都无法掩盖关汉卿与大都的血脉联系,他在大都写下多部名剧,是“玉京书会”的核心人物,该书会作为杂剧创作组织,前后达151人(也有学者认为,“...
元曲家代表关汉卿,随着历史发展,其戏曲史地位的变迁是什么?
根据刘凤玲研究,吴克斋就是元代吴弘道,“金台蒲阴(今河北安国市)人,江西省检校掾史,作杂剧5种,均佚;散曲若干,今传小令34首,散套4个。”可见,吴弘道与关汉卿一样,也有散曲和杂剧创作经历,其整理若干同道的作品名目,当是首先出于同道之间的相互欣赏。虽然《录鬼簿》中出现了关汉卿,但从这则材料的原始...
关汉卿的创作思想与创作旨趣是怎样的
就创作的态度而言,他既贴近下层社会,敢于为人民大声疾呼,却又不失厚人伦、正风俗的儒学旨趣。他是一位勇于以杂剧创作来干预生活积极入世的作家,又是一位倜傥不羁的浪子,还往往流露出在现实中碰壁之后解脱自嘲、狂逸自雄的心态。总之,这多层面的矛盾,是社会文化思潮来回激荡的产物。惟其如此,关汉卿才成为文学史...
玩儿“谐音梗”,关汉卿才是真高手
类似这样的谐音词,关汉卿这位元曲“大佬”在创作时可谓信手拈来,作品中亦俯拾皆是。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女真人的独特文化背景和多彩的风俗,还结合了蒙古族的语言特色,以及汉文字的书写表达,生动展现了当时广泛的“多染胡语”的语言交融现象。在元杂剧的舞台上,俗语的巧妙运用生动展现了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与渗透。《便...
掬心带你揭开曲的面纱
元杂剧源自宋杂剧、金院本剧作者,对社会人生颇多感悟,写出了深刻思考人生处境与命运的剧本,通过“情”来透视社会。而散曲创作则内容广泛,当中以叹世归隐的主题最为突出。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如关汉卿的杂剧写态摹世,曲尽其妙,风格...
赵红娟:感愤时事,托古慰志——茅维杂剧新资料的发现与内容探究
茅维对自己的杂剧创作非常自信,曾自比汤显祖(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曰:“尝以所作杂剧属余序,已而语人曰:‘虞山轻我。近舍汤临川,而远引关汉卿、马东篱,是不欲以我代临川也。’”[1]丁集下,636《列朝诗集小传》茅维的这种自信自比,一是源于他突出的创作才情,曾永义在《明杂剧概论》中就认为其曲文“能...
你以为我写诗织锦,是为了那个两千年前的负心汉吗?
又比如“为夫赎罪”的动机也有关汉卿作杂剧《苏氏进织锦回文》,原作同样失传只有近代高甲戏《织锦回文》据说是这版的遗迹。尽管他们所创作的苏蕙故事从动机上就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放在他们各自的身份和以往的创作上,似乎一切又是有迹可循、情理之中的。
90岁获终身成就奖 川剧剧作家徐棻:搞了一辈子戏 再苦都是一种快乐
除了《燕燕》,《秀才外传》和《王熙凤》也是她前期创作的代表剧目。“当时我给自己提出的要求是:独立思考,独特构思,独辟蹊径,独树一帜。但那时我只是从自己的审美需要出发,不满足戏曲比较简单的、陈旧的状态,渴望把它加以改造和丰富,想使戏曲变得更加符合现当代人的审美趣味。”...
关汉卿:我国元杂剧奠基人
在关汉卿的戏剧创作中,多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写的,他是元杂剧“本色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学家王国维在书中称赞他为“一无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为元人第一。”(《宋元戏曲史》)文中所说就是关汉卿的戏剧语言所呈现出的自然、精炼、精确。同时,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
赵红娟:自我投射与时事缩影——茅维杂剧探究
茅维文学创作最有成就的是杂剧,其杂剧集《凌霞阁内外编》包含杂剧十五个[1],惜已不存。现存杂剧八个[2],即《苏园翁》《秦廷筑》《金门戟》《闹门神》《醉新丰》《双合欢》《春明祖帐》《云壑寻盟》,前六个收入清顺治十八年(1661)刊《杂剧三集》,后两个被笔者发现于明刊本《茅洁溪集》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