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七个瞬间》见微知著,讲中国科技故事,营造崇尚科学氛围
大科学装置:遍布中国各地的大科学装置,是国家科学能力的重要标志和基础设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建成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开始,中国在短短40多年间,建设了70多个大科学装置。它们面向最前沿科研领域,是孕育未来的苗圃和花房。地层“金钉子”:在世界地质学界,“金钉子”的意义不亚于奥运会金牌。它如同一把地层年代...
《科学的七个瞬间》正式播出,聚焦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重离子加速器主要用于核物理技术前沿研究,但科学家们发现它在很多领域都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癌症治疗。从物理学到高端医疗器械研制,面临着很多难题。二十多年跋涉,终于实现了国产技术零的突破。第六集《锂电池》讲述了在液态锂电池行业,中国是无疑的全球领先者。一位叫陈立泉的科学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率先提出研制...
58位科学家入选百亿资助项目!首期新基石研究员名单公布
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主任、“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委员袁钧瑛表示:“6名女性科学家入选,是因为她们就是最优秀的中国中青年科学家,其中还包括世界级的领军人物。她们都有很好的科学品味,这来自于对科学的理解和对长期目标的坚定。”首批“新基石研究员”,来自...
Science最新发布:全世界最前沿的125个科学问题!
此次发布的问题包括数学、化学、医学与健康、生命科学、天文学、物理学、信息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神经科学、生态学、能源科学与人工智能等领域。除了“物质的起源是什么”“黎曼猜想是真的吗”“地球上有多少物种”等科学家始终在追问的问题,还有一些有趣的问题也将带来面向人类未来的科学探究,例如:为什么我们会坠入...
【中国科学报】“中国天眼”工程团队:走到人类“视界”最前沿
以时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南仁东为代表的中国天文学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中国建造一座大型单口径射电望远镜。30年前,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仅为25米。以我国当时的科研水平、基建实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建造一座口径500米的“庞然大物”的想法极其大胆。由于前期论证、设计、勘址任务繁杂艰苦,团队...
科学家中的科学家,杨振宁影响了什么
诺贝尔奖始于1901年,那是中华民族尚处于晚清统治、风雨飘摇的年代(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杨振宁认为,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施一公说,很多年里,在世界范围内,代表科学最前沿的发现,只有少数由中国人做出来,中国人没有足够的自信,不觉得中国人可以把科学研究做得很好。对中国而言,1957年...
【新华网】2024新华网高考情报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广泛...
中国科大素有“千生一院士,八百硕博生”的美誉;一大批毕业生献身祖国国防事业,涌现出了33名科技将军,及大批前沿科技领军人才、科技型企业家、国防科技中坚。近年来的大国重器总设计师中,探月工程二期、嫦娥总设计师吴伟仁,龙芯首席科学家胡伟武,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以及悟空号首席科学家常进,均为中国科大校友...
中国科学家历时7年开发“超级光盘”,全球首次实现PB量级光存储
2021年《科学》(Science)发布的全世界最前沿的125个科学问题中,突破衍射极限限制在物理领域高居首位。在信息量日益增长的大数据时代,突破衍射极限、缩小信息点尺寸、提高单盘存储容量成为光存储的不懈追求。1994年,德国科学家StefanW.Hell教授提出受激辐射损耗显微技术,首次证明光学衍射极限能够被打破,2014年获得...
科普号、科普书:科普是什么
做科普的人,要把公众带到科学的最前沿,让人们知道科学家在做什么、在想什么,以及取得了哪些新进展。而且,要告诉青少年什么是科学研究、怎样做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并不神秘,它只是追寻着科学尚未解决的问题,去创造新的知识。(汪景琇,太阳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未来20年,中国科学家能为世界做出几成贡献?
我要是去问一位科学家最大的梦想是什么,那是为了写作的画面感,为了在科学访谈的硬核之外加入一些“柔软”的内容。但杨国安问科学家梦想是什么,是作为企业家对基础科学领域新突破新发现的热切渴望,也是腾讯注资100亿设立的新基石科学基金的初心所向。聚焦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资助“探索期”青年科技工作者,面向未来、...